這也是為什麼李逵認為要是王貴去朱雀大街賣東西,就一定能賺錢的原因。
隻要有人流量,你的東西就能有機會賣出去,隻要賣出去了那就能掙錢。
“原來是要賣果子啊?”
“是,俺們村北邊有座山,山上有一種酸果子,酸甜可口,甚是好吃。早前俺和鄉親們收了不少,想著每人背上兩筐來長安城裡來賣的。”
王貴憨厚的笑笑:“後來頭一次來,俺們不懂在行市賣貨得提前和衙差要號牌,還是遇著李兄了,幫著俺們解了圍了。
這回萬壽節,俺們想著多賺些銀錢,才想著到時候來城裡賣果子咧。”
李逵這黑膚絡腮胡的大漢也不是當地人,因著有一把子力氣,早前是在商鋪裡給人扛大包,後來憑著機靈有頭腦做成了一回中人買賣,得了幾個錢,就起了做這拉纖的中人活計了。
李逵雖然長得五大三粗的,但為人豪爽講義氣,在官麵上也認識不少衙差,出手大方,與官差關係也都不錯,就總能比他人提前得些消息。
這回也是從京兆府下的一個衙差嘴裡知道這事兒,這才找了王貴與他說,讓他就去朱雀大街賣去,一定能賺錢的。
聽完了二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李三娘的湯餅也吃完了,珍惜的把碗底那一點兒湯汁都喝儘,李三娘拿出手帕擦擦嘴,對著李逵和王貴二人笑著說:“我倒是有些想法,兩位郎君聽我說說?”
李逵剛才就覺得李三娘不是那一般的小女娘了,要知道他自己的這副長相,讓他沒少受罪。
彆說小女娘了,就是男子看他長得膀大腰圓,膚黑絡腮胡,說話嗓門又大,都不會覺得他是個好人。
要不是因著做這走街串巷的中人買賣,在街麵上認識的衙差不少,否則定是要被人動不動就默認為歹人的。
有次,明明是他看一孩童不小心被人撞倒,要去扶他,結果孩童的阿娘還以為是他打孩子呢,一嗓子吼著把街麵上的人都給叫了出來,巡街捕快都來了,那小童不過三四歲大,早就被嚇的哇哇大哭了,哪裡還能出來解釋什麼?
把李逵委屈的,差點兒當場落淚。
最後,還是路邊茶館裡坐著的一老丈趕過來,與眾人解釋了,他是見另一人疾行撞道了小童,而李逵是去扶人的。
這才把這誤會解除了。
李逵看那婦人抱著孩子尷尬的一個勁兒給自己道歉,他也說啥,擺擺手直接走了。
不過自此以後,他也不會如此莽撞了,若是遇到需要幫助的人,也多是在一旁看著,叫彆人來幫忙,確定不會有人出事就好。
王貴他們幾個鄉人出來賣果子時就是如此,他在行市上隨意走走,就瞧見和衙差有爭執,眼見就要打起來了,趕忙過去,三言兩語了解了狀況後,就給王貴他們解了圍,這才認識了起來。
“李三娘子瞧著就有見識,又是這長安城裡的人,定是有好法子。”
李三娘笑笑,沒承認也沒反駁,她是剛來時,就因為和離這事兒需要買房子才能立女戶,曾經為錢煩憂過。
想著多掙些銀錢,要不是因為救了人,自己又想行醫,這就不是大唐女醫師日常文了,而是女主穿越種田經商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