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著傍晚天邊的絢爛彩霞,李二兄和李二嫂帶著李三郎,並兩個有些出人意料的人和一車廂的物什回來了。
四小隻去門口接東西的時候,自是看到了僅僅是站在李二嫂身旁,就顯得有幾分拘謹的一大一小兩個女娘。
等李母和李大嫂並抱著露珠兒的李三娘趕過來的時候,這看著就是母女兩人的女娘仍舊有那麼幾分尷尬和無措。
還是李母的一聲“巧蘭”,才讓李三娘想起來這兩人是誰來。
正是與李二嫂一個村子裡的,帶有一絲血緣關係的快要出五服的族親吳巧蘭,和她和離後帶回家的那個小女娘寶丫。
李母看著得有十三四歲大的小女娘欣慰的笑了笑,她抬手摸了摸小女娘的頭毛:“好孩子,都長這麼大了。”
李母這表現一瞧就知道是陷入過去的回憶之中去了,還是李大嫂出言:“快,往家走,都預備好了的。”
吳巧蘭感覺到了李家人對她的善意,想著李母是從小給她接生的,當初也多虧了李母找了李大兄,才幫著吳巧蘭好生撿條命,能帶著小女娘寶丫從前夫家中和離,回到吳家村居住的。
麵對李大嫂的笑,吳巧蘭有些生硬的笑了兩下,左手牽著寶丫,右手拿著一個不小的包袱跟著李大嫂往裡走。
早前,李母就讓李二兄下鄉送驢子的時候,同吳巧蘭說一聲,讓她這個半吊子的穩婆來家裡參加李三娘開辦的穩婆考試。
這回,李二兄攜妻子回來,可不是就把吳巧蘭帶回來了麼。
雖然沒想到吳巧蘭竟是把自己的娃兒也帶來了,但不礙事,不過就是多添一套被褥的事兒。
吳巧蘭被帶到了早就收拾好了的屋子裡,她看著乾淨明亮的屋子,心裡頭微微發酸,覺得這十多年來的苦楚,好像在這一刻才真的嘗到嘴裡了一般。
“嬸娘,我......我......”
“好孩子,好孩子,嬸娘在呢。”
李三娘帶著露珠兒在門口剛要進屋去送茶點呢,就看見李母同吳巧蘭哭作一團的樣子,覺得十分詫異。
李三娘看向李大嫂,見她搖搖頭,就知道現在不是問話的時候,遂對著那在一旁乖巧站著的寶丫招招手。
寶丫看著與自家阿娘哭的抱在一起的阿婆,想了想,最後還是順從了內心,起身往門口去。
李三娘帶著寶丫往正堂走,抱著露珠兒陪著寶丫閒話。
不一會兒,收拾妥當給小五郎喂了奶的李二嫂,和把空間給了李母和吳巧蘭的李大嫂也來到了正堂。
李三娘這才從兩位比自己年長不少的嫂子口中,得知了吳巧蘭與自家阿娘的人情關係。
想當初,李母剛做穩婆的時候,因為沒什麼名聲,又是麵嫩的外地來的媳婦子,在長安城裡不怎麼有人請她。
因此,多是去長安城外的村子裡給人接生的。
因著李父當時雖然還未坐堂開館,但是經常下鄉與鄉民收些藥草,就與吳家村,這個一麵有一座大山的村子熟悉了起來。
吳巧蘭的阿耶是吳家村的一吳姓族人,本來一切都還好,隻吳巧蘭快要及笄的時候,吳老爹突發奇想,想要去深山裡湊湊運氣,看能不能找到點兒稀有的藥草,能給家裡換點兒銀子,好讓吳巧蘭有底氣能說上一戶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