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大恩不言謝下(2 / 2)

李大兄又一一介紹了家裡的四小隻和小露珠兒,估計是錢家之前都打聽好的,錢郎君就讓留下的小丫頭端著盛著筆墨紙硯的木盒奉上,作為見麵禮。

錢娘子卻是給了露珠兒一個精致繡花的荷包,當下也不好意思打開看看裡麵是啥。

麵對錢小郎,李三娘卻是早有準備,早就想著他們這些官僚文化人愛搞這一套,所以李三娘提前去金銀鋪子裡打了十兩銀子的吉祥如意圖案的錁子,又去買了較為精致的荷包裝了,這時候就拿出來給了錢小郎。

這一遭終於走完了,李父、李大兄、李二兄再招呼錢郎君吃茶閒話,李三娘帶著錢娘子和李母、李大嫂去偏堂說話喝茶,又介紹了小露珠兒給錢小郎認識,兩人都不認生,由著前麵沒走留下的一個丫頭帶著去看小黃去了。

李大嫂抽身去了廚房,跟早就請好的掌勺說可以開始做了,王掌勺聽了這話,吩咐燒火的夥計大火燒起來,真是起鍋燒油,撒下大蔥的瞬間這蔥香味就撲鼻而來。

這鍋可不是李家的,這是人家自帶的,連這灶台都是提前過來自己壘的,看到這兒,李大嫂頓時覺得這錢沒白花,還沒出鍋,光這香味就讓人流口水了。

中午這頓分了兩桌,李父錢郎君他們一桌,還開了一壺上回慶祝李三娘和離時李大兄說的要喝的胡商帶來的薄荷酒,四小隻也在這桌上,除了李大郎混上了一杯酒,其他三小隻確實還是沒有的。

李母錢娘子一桌,因著錢小郎和小露珠兒還小的緣故,都跟著各自的阿娘坐了。

李三娘覺得這請來的掌勺做的很是好吃,是她穿越這麼久吃過最好吃的飯菜,色香味不敢說都有,但味道很能打。

但估計日常就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錢家人不會覺得有多好吃,但涵養讓他們還是表現的很好吃的樣子。

錢小郎估計是頭一次跟著阿耶阿娘去不是親戚家的人家裡吃飯,又認識了同齡的露珠兒,還一起和小黃玩了,很是開心,看著吃的也不少。

吃完飯,眾人又喝了一杯茶,錢小郎和小露珠兒都困得不行睜不開眼的時候,錢家來接人的馬車終於來了。

李母實在頭痛不知回禮回什麼的好,李三娘直接說,把準備好的糕點、酒、糖、茶葉送上就好,沒什麼丟臉的,咱家本就是家底趕不上人家,沒必要掩蓋,怎麼樣就怎麼樣得了唄。

李母聽了也覺得對,就還是回了提前準備好的四樣禮,在門口送了錢家人上馬車,看著走遠了,才回了家。

你不能小看古代平民落後的娛樂產業,造就人們對於八卦的關注和傳播能力簡直堪比互聯網時代,是以指數增長的。

其實,此時娛樂產業也不少,說書的、唱曲的、跳舞的,還有表演雜技的,應有儘有,但這不是普通平民能消費的起的,得是家有餘錢的人家才舍得呢。

所以,這還沒關上醫堂的門板呢,街坊鄰居就有從門縫裡走出來想向李母打聽的了。

李父吩咐掛上休息牌,下午不開堂了,中午喝了酒,很是困累。

一大家子,總算是把貴客送走了,這心也就放下了,沒了心事,又剛吃了飽飯,可不是犯困麼。

補了覺,李家眾人齊聚正堂,從大到小都精神飽滿的看李母、李大嫂拆分禮物!

對,就是錢家送的禮物。

應著李三娘的意思,這些禮物都拆開給大家分了就好,反正她和露珠兒現在也是住在家裡,就當給大家添個福利了。

糕點盒子一打開,就有酥香味兒飄出來,竟比前兩日香桂記的掌櫃的送的十全十美的大禮盒裡的糕點看著還好。估計是錢家自己家的廚房做出來的,很是舍得放油。

李母拿了兩層,給每人分了一個之後,就蓋上蓋子說是留著以後再吃。

李三娘分到一個綠豆酥,外皮酥脆,內裡是細沙似的綠豆,有甜味又不太甜,口感豐富,真的很好吃!

這布匹一看就是給成年男子穿的,就分給李父他們,留待以後做衣裳用。

李大嫂又打開一個木盒,差點沒閃瞎大家的眼睛,因為那是滿滿當當的銀元寶,上下兩層,一層十個。

李母上千拿起來看了,又數了一遍,“官造,五十兩,二十個,這是一千兩銀子!”

全家震驚!

這可是對他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筆巨款的銀子啊!

哦,不是,除了露珠兒,露珠兒沒什麼震驚的,她正拿著其中一個木盒裡的木頭小雞和小黃一起玩呢。

“啪嗒”,李母一把把木盒蓋子蓋上,讓那迷人眼的耀眼銀白色消失在眾人眼前。

“這是錢家給你們小妹的感謝銀子,可不是給咱們李家的,回頭都拿給你們小妹,你們可彆眼紅!”

李母看著李大兄、李二兄說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