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玄都觀(2 / 2)

再加上來回是坐驢車,就更不必帶上木屐了。

可要是去鄉間的話,這種天氣,木屐是必帶的,不然雨後泥濘的土路真的是走不了人。

玄都觀就在崇業坊內,隻是離李家的住所有些遠罷了。

此時大唐宗教盛行,以佛教、道教為主,武帝登位後對宗教多為無為而治,百姓信什麼都行,隻要彆都去做了道士、和尚而不交稅就好。

雖然道觀裡的道士,寺廟裡的和尚可以不用交稅,但嚴格限製數量,個人不用交稅,但個人也不能擁有土地。

道觀或寺廟作為一個整體是交稅的,不交的,不好意思,武帝說了,不交稅就是不適合在華夏土地生存,統統離開華夏大地,不然禁軍會叫你怎麼好好做人的。

有直屬軍權的皇帝就是這麼霸道。

是的,武帝直接改了道觀、寺廟的田地不用交稅的條例,曾經有和尚反對,發動信眾逼迫武帝收回聖旨。

然後,這個不聽話的和尚就消失在長安了,那些不知是真的被愚弄或是就是想挑事的信眾也有不少消失的,殺雞儆猴,剩下的就聽話了許多。

不過,信眾去道觀或是寺廟捐贈的香油錢和做法事的錢,是不交稅的,算是觀裡、寺廟的私財。

雖然玄都觀不小,在文人中最為著名還是每年四月份就會盛開的十裡桃花,引來不少文人墨客為之作詩書寫文章。

但其實其中的包括觀主的道士和觀裡收養的小道童加在一起也就四五十人罷了,餘下的多為在觀裡做雜活,為觀裡的田地做工的百姓。

當然了,作為宗教場所,觀裡還有給信眾祈福、做壇醮、解惑的活動。

到了,入目就是一連三個石拱門,鬥拱設計,正門上有“玄都觀”三個大字,李三娘一家不算最早的,已經有不少人從門口進入了。

進了門去,有小道童給免費敬香,有錢的也可自買了香燭帶來點。

李家眾人接了道童遞的香,順手在旁邊的功德箱裡捐了些香油錢,不算多,但肯定比幾人接過的香燭值錢許多,所以道觀還是賺的啊。

然後每人一一學了旁人在三清殿麵對神像,雙手舉香,躬身敬禮。

李三娘在內心默念“三清在上,我可是在您老人家這一畝三分地的,保佑我次次抽獎歐皇!我給您老多添點兒香油錢!”

李母則是很虔誠的默念“信女趙大妮敬上,信女願日日供奉上君,隻求上君保佑信女的小女平安順遂。”

華夏這片大陸上的人們一直都很堅韌,彆管有用沒用,咱們就先拜拜,拜拜總是沒錯的,沒用下次就不拜了,換一家。

四人上了香,就尋了旁邊一道士谘詢如何請神像回家供奉的事,李母和李二兄在忙這事兒,李父就和李三娘跟著小道童去到後院排隊等候觀主解惑。

在李三娘看來,這個花五兩銀子可以請觀主解一刻鐘的惑的事兒就和現代花錢請心理醫生幫助自己梳理心情差不多。

排了好一會兒,都要晌午了,小道童倒是有眼力勁兒,還送了熱茶和素齋。

又等了一會兒,李三娘和李父才隨著小道童進了觀主所在的房間。

觀主挺年輕的,看著也就不到四十歲的樣子,梳著道士髻,修剪得體的胡子,一塵不染的道袍,盤腿坐在蒲團上,端是一副得道高人的樣子。

李父和李三娘先給觀主行了禮,才在觀主的許可下跪坐在蒲團上。

李父應該是也是信一些的,因為他真的把李三娘之前撒的彌天大謊告訴觀主了!

但是隱去了李三娘被道姑傳道的事兒,也沒說李三娘被傳道後就有法子救治因意外異物堵住喉嚨的事兒,隻說了李三娘哪一年因大雨收留了一個道姑,與道姑交談了些不記得東西,有些場景又會記起來,不知是怎麼回事?

觀主聽了,倒很鎮定,沒什麼意外的表情,果真是見過大世麵的人,稍等了片刻,捋了一把胡子,微微睜開雙眼的觀主多看了兩眼李三娘的臉,後微微點頭,緩慢說道:“令愛與我道家有緣,我觀娘子眉清目秀,是良善之人,記不得就不必過於追究,記得的時候自然就記得了,順勢而行就好。”

說完這句,觀主就不再開口了。

李父和李三娘起身行了禮,謝過了觀主,正要離開,快要出門的時候,觀主又開口說道:“娘子做好事,自有功德降身。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大善。”

李父可能是覺得觀主這最後又來這麼一句導人向善的話比五兩銀子更值錢,就出了門,又去捐了五兩銀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