哄好了李二嫂,這時辰卻是該準備午食了。
李三娘還等著聽李母講講今兒為何會回來的如此早?且心情不好還說覺得惡心?
所以,這有了錢就該花啊,李三娘大手一揮,請小夥計李貴去街麵一人叫上一碗熱湯餅,再加上每人一個羊肉夾饃,除了李家人再加上兩個小夥計和沈秋娘,一共花了好幾兩。
李母倒也沒苛責李三娘花錢大手大腳,畢竟第一李三娘手裡少說有五千兩,第二這也不是天天都從街麵上叫飯食,第三,今兒既然娘幾個的氛圍都烘托到如此地步了,哪裡還有心思去做飯。
因此,在等著湯餅和羊肉夾饃的時間裡,李母就繼續在院子裡和她們說自己今兒上午在擴建後的外三城外一村落裡人家接生時遇到的事兒。
李父和李二兄看她們是有女娘話講,就沒打擾,就在正堂等飯了。
李母是登記在案的穩婆,這樣子給人接生的穩婆不算多,但也不算少,聽李母的意思,李家居住的長壽坊除了李母自己是穩婆外,坊裡還有個上了年紀的現在已經不怎麼給人接生的穩婆,這也就是上一代的穩婆。
因著李母是二嫁給李父後,才慢慢被李父培養成穩婆的,所以,在這之前,長壽坊裡還有一姓孫的穩婆,年紀比李母稍大些,就是那不怎麼給人接生的穩婆的小兒媳,這是把吃飯的手藝傳給了小兒媳了。
長壽坊不小,婚喪嫁娶是這時代裡每個人都要經曆的事,所以穩婆這個職業的客戶多的是,長壽坊有這兩個穩婆也就堪堪夠用。
孫穩婆是多為接坊裡人家的請的,因著她阿婆是上一代穩婆,做的就是熟人生意,更為穩妥。
所以,李母這個後嫁進長壽坊,又是半路出家的穩婆就除了接些坊內的活,也多接坊外的活,多為鄉下。
但其實,在沒擴城前,整個長安城一百零八坊,每個坊都有自己的穩婆,就像現代裡各個小區不同樓棟間的打掃衛生的大爺大媽一樣,他們都有自己的區域,如果誰在彆人負責的區域裡撿紙殼子、水瓶子,那就是撈過界了,可是要被整個小區裡其他的大爺大媽譴責的。
可武帝登位後,嫌棄長安城太過擁擠,衛生狀況不好,想要繼續發展隻能擴城,也就從那之後慢慢的從外一城,擴到現在都有外三城了。
至此,李母也就走出了長壽坊,除了鄉下的相熟村落,擴城後附近不少鄉民和外地來人在外城繁衍生息,李母也就擴增了外城這個業務範圍。
而今天李母早上從家去的就是外三城西邊一個叫細柳村的人家。
這戶人家原本的阿翁姓何,是荒年逃荒來的,後來在長安城外的村落落戶了,分了田地,和幾戶當初一起逃荒來的人互相幫襯著,這日子也就過起來了。
被村裡熱心的大娘介紹和一姓金的寡婦成親,生了何大郎,後來又生了何小娘。
可好日子沒過幾年,一場風寒要了何老翁的命,何大郎還未長成,何小娘更小,沒辦法,出了孝,金寡婦就改嫁給村裡一上了歲數的老漢,老漢的媳婦早就死了,老漢的大兒也快要成丁了。
裡正出麵,立了契,現在何大郎還小,老漢和他親兒先種著何老翁留下的地,也養著何大郎和何小娘,以後何大郎成丁了,這地要還給何大郎,但何大郎也得給這老漢養老。
如此過了幾年,何大郎也快要成丁了,何小娘也長大了,這中間金寡婦給老漢又生了兩個兒郎。
今兒李母去這家就是給金寡婦接生的,對,這是老漢的第三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