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爭鋒從融合時空記憶開始》全本免費閱讀
李唐當即說道:“零號,發布任務給邁克,想辦法從馬克身邊,拿到那個物品。
對了,它和一塊黑玉是一體的,提醒邁克,兩者要一起得到。
馬克是名人,注意方式方法,最好能隱蔽一些。”
“是,院長。”
……
……
周六,【射日】火箭首次發射日。
在南邊金融科技城滴水湖之外的海上,一艘火箭發射船早已停泊在那裡,巨大的火箭靜靜地聳立在大船的半潛部分。
這艘火箭發射船,和現有常見的半潛火箭發射平台不太一樣。
它整體猶如一個山字,隻是中間那一豎,就是待發射的火箭和容納它的巨大發射塔架。
巨大的發射塔架就構建在半潛部分之上。
但是,這個塔架四麵都是封閉的,此時【射日】二號火箭就隱藏在這個封閉式塔架之中。
僅僅隻有上半身露出封閉式塔架之外,上麵除了噴塗的國旗外,還有大唐宇航的字樣。
封閉式塔架就類似於一個總裝大樓,它的自重高達2200噸,其內部充斥著大麵積的弧形軟質托板。
能夠有效地抵住火箭,保證其箭體的級間和助推器連接機構完全不受力。
發射時,半潛部分的船甲板將會翻轉向下,使得火箭整體猶如垂直豎放在一個發射井之中。
在這部分,全都鋪設了0.5米厚度的【雪泥】層。
不僅讓整個半潛部分形成的發射井更加堅固,還能抵擋火箭點火後的高溫侵蝕。
這次發射,央媒總台的新聞頻道與上都市電視台進行了聯合直播。
上午10點整,按照慣例,在發射前開始-8小時直播。
原本像民營航天公司的發射活動,總台是不會進行直播,但是上麵直接來了指令。
此時的【射日】二號已經加注完了燃料,一千多噸液氧和甲烷用了四個多小時才注滿低溫貯箱。
現場的連線記者,竟然是上都市電視台的陳瑤。
早在下午三點,她就專程到未來科技研究院對李唐進行了訪談。
問題隻有三個,基本上是捧著說話。
“李院長,未來科技研究院下屬的大唐宇航,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研製並生產出我國當前運載能力最大的【射日】火箭,請問有什麼秘訣嗎?”
李唐平靜地說道:“秘訣當然有,相信使用了龍為係列產品的消費者應該都有體會。
無論是智能手機、智能電腦、智能手環、智能眼鏡等等,甚至龍為的‘各界’智駕係統,都有未來科技的智能助理在內。
每個人都因為智能助理大大提高了工作和學習效率。
我們研究院當然也有智能助理協助進行各項研究工作,所以才能高效率地研製出【射日】火箭。
至於生產,相信對我們有所了解的觀眾們,應該對【百工】智能工業機器人不會陌生。
有了它們,我們才能如此高效率地完成生產。”
陳瑤接著問道:“聽說這次大唐宇航將要創記錄地一箭30星,請問有把握嗎?”
李唐臉上露出淡淡地笑容,“雖然這是【射日】火箭的首次發射,但是我們依然有充足的信心,圓滿將星網衛星全部發射成功。
未來,所有龍為智能手機、智能手環、智能眼鏡、智能車載係統,全都能夠無處不在地連接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