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梅雨時節至應天(2 / 2)

寒門崛起 朱郎才儘 3911 字 3個月前

馬車外狂風大雨瓢潑而下,就像沒頭似的,下個沒完。朱平安透過車窗往外看,對江南梅雨印象更深了。以前隻是停留在課本上的記載:長江中下遊地區,每年6、7月份都會出現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於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現在對其描述的持續天陰有雨更有感觸了,數天車馬行,未見豔陽天。

從上午一直等到下午半晌時分,風月也沒有停住,隻是稍微小了些。趕馬的趙哥便重新披上蓑衣,趕著馬車沿著官道繼續前行了。

路上泥濘,又多水汪,馬車搖搖晃晃走的不快。即便是古代的官道,也不能和現代的哪怕是豆腐渣工程的公路相比。

不到三裡路走了多半個時辰,也就是現在的一個多小時,才到了應天,就是現在的南京城。

掀開馬車門簾隻是一眼,朱平安便被這巍峨南京城給震撼了。

巍峨,恢弘,雄壯......

應天城牆宛如一條巨龍蜿蜒盤桓守護著應天,蜿蜒幾十公裡,一眼都看不到邊際,城牆很新,在大雨的洗禮下顯得更新。應天城牆是在洪武末年才完工的,這是朱平安看到的最大的城牆,比西安城牆還要雄壯,幾乎堪稱世界第一大城,當然這個時候順天(北京)應該才是最大的,不過這並不影響朱平安的感慨。

尤其是這個時候,城牆上數個外伸的石刻龍頭口中噴吐出碩大水柱,宛如真龍吐水一樣,平添了朱平安的感慨。

此時應天城門外,即便這種天氣也有不少行人車輛往來不絕,外麵也有士子學子模樣的人,舉著紙傘,在城外感慨“龍吐水”,不顧大雨瓢潑詩興大發,留下佳作,隻是苦了舉傘護著紙墨的書童仆從。

脾氣不好的“梅菇涼”給應天帶來了大量降雨,大雨彌漫,雨水滲入新修建的明城牆牆體內,經由其排水係統噴吐而出,形成了獨特的“龍吐水”景觀。

這讓朱平安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感到震撼。

進了南京城不久,因為大雨耽擱了行期,趕馬漢子趙哥要急著去進貨,所以便將朱平安放在了一家客棧前,告了一聲罪便趕著馬車離開了。

朱平安背著行囊站在客棧外,對著離去的馬車揮揮手,大聲的道謝。

“咦,此非案首朱平安乎,數月不見,怎地......怎地這般胖了......”

從城外觀看龍吐水歸來的士子學子中有一人聽到了朱平安的聲音,感覺到耳熟,便抬頭看去,楞是看了數秒才認出朱平安來。

這朱平安還真不辜負飯桶的稱號,數月不見就吃......吃胖了......

朱平安聞言看去,隻見一群士子學子中間有一人吃驚的看著自己,這人有點麵熟,卻是認不出是誰了,應該是驚仙詩會上或者是在應天府醉君樓上的某位吧。

“哪敢稱案首,隻是僥幸而已。吃胖,呃,家母手藝讓人管不住嘴......”朱平安遙遙的拱手行了一禮,憨笑道。

“朱賢弟謙虛了。”那人也拱了拱手。

那人說完便和旁邊的學子士子低語了幾句,少頃,幾個不服或許又帶著幾分不屑的目光便看向了朱平安。

“風大雨緊,賢弟還是先去安歇吧,愚兄改日再來拜會朱賢弟。”那人拱了拱手,便和周圍的同道一起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