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傳名(2 / 2)

寒門崛起 朱郎才儘 4219 字 3個月前

將朱平安寫的兩副對聯看完,大伯朱守仁看著自己寫的兩副對聯。真實恨不得時光倒流,自己不寫就好了。

擺在一起,對比反差也太大了。

張舉人看過朱平安寫的兩副對聯後,歎為觀止,讚不絕口:

“朱賢弟雖是年少但是功底頗深啊,用典靈活有新意,上下聯呼應自然,一氣貫下,如行雲流水,上聯用的是項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典故,勸勉後輩要有項羽那種拚搏到底、義無反顧的決心。下聯用的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吳雪恥的典故,鼓勵後生學越王勾踐刻苦自勵、發憤圖強的毅力。做任何事情,有了決心和毅力,還會不成功的嗎?整副對聯氣勢磅礴、催人奮進,讓人歎為觀止。”

“朱賢弟的第二副對聯短小精乾,‘男兒不展淩雲誌,空負天生八尺軀’,人生那麼長,如果沒有一番鬥誌,如果不努力過,又怎會體驗到成功的那一刹輝煌?人在有生之年要好好拚搏一番,不作碌碌無為之人。”

“妙不可言,這兩句看的我都有些熱血沸騰了。”

張舉人對朱平安寫的兩副對聯讚不絕口,感歎不已,及至看到大伯朱守仁的對聯的時候,看過後也就沒有發表什麼觀點了。

這一舉動讓在旁邊本來就有些自慚形穢的大伯,更是窘迫的不行。

“張大哥過譽了,‘心比天高,壯誌未酬誓不休;立誌成才,人皆可以為堯舜’,張大哥這副對聯更為勵誌,定可成為激勵我們下河村學子苦讀上進的動力。”朱平安拱手道,“大伯的這兩副對聯,嗯,也是極好的。”

也是極好的

聽完朱平安的話,大伯朱守仁的臉更紅了……

朱平安和張舉人在哪互相謙虛,互相吹捧,最後還是村正解圍,要將朱平安和張舉人的對聯都刻下來激勵村裡的後生,當然在村正心目中,朱平安的第一副對聯是要刻在石碑上的,另外的對聯都可以刻在彆處,嗯,大伯朱守仁的對聯村正及村老紛紛表示要好好的放起來,等需要的時候再用。

村正的話,讓大家皆大歡喜,立碑的事也算告一段落了。

“勸學後輩,精神可貴,物質也是不可缺少的。我能攻讀至今,也是多虧村裡上下照顧。既是勸學後輩,我呢,也就借花獻佛,將張舉人張大哥贈與我的50兩賀儀交由村中購買糧穀作為“學穀”,以便讓村中子弟安心攻讀,入讀學子由村裡每年供給若乾擔“學穀”。平安年幼,經驗不足,此中事宜就拜托村正及諸位村老了。”

朱平安說著就將張舉人給自己的50兩賀儀交到了村正手中,拜托村正及村老負責“學穀”的事宜。

“為村子計,還望村正多多費心。”

村正還要推辭,朱平安堅持將50兩賀儀放到村正手中,村正推辭幾下也就收下了。

村老及村裡圍觀的人,對朱平安的這一行為更是讚不絕口,村裡不少圍觀的人更是大聲叫好。

“朱賢弟高風亮節,真是我輩楷模。”

本來朱平安的文采學識已經讓張舉人讚歎的了,這一刻朱平安的這一行為,讓張舉人對朱平安的人品更是讚歎不已。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想的,比如,母親陳氏看到朱平安將50兩銀子交到村子買“學穀”的時候,把一邊朱父的胳膊都掐青了……

朱平安的名聲也隨著兩副對聯,及為村裡“學穀”之舉,傳的越來越遠。上河村、靠山鎮及至周圍聽到朱平安的名字,沒有不豎起大拇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