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 譏楊(2 / 2)

寒門崛起 朱郎才儘 3167 字 3個月前

“楊繼盛還有一篇奏疏,那是他任山東諸城知縣時彈劾當地知府張大年的,其中一條主張竟然是‘是歲大旱,顆粒無收,乃天罰知府主政之過也’......這黑鍋扣的,都趕上聖上的待遇了,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嚴世蕃接著又提了楊繼盛的另一個奏疏,同樣嗤之以鼻,譏諷楊繼盛亂用天人感應理論。

天人感應理論源於《尚書?洪範》,是中國古代一種古老的思想,到了漢代後漸漸成了儒教的神學術語。天人感應學說認為,天和人是相通、相互感應的,天能乾預人事,人亦能感應上天。古人認為如果天子不仁不義,違背了天意,那麼上天就會降下災異對天子進行譴責和警告;而如果政通人和的話,上天就會降下祥瑞以鼓勵,比如什麼麒麟、鳳凰、多頭的稻穗等等。

比如曆史記載,大明永樂十二年,榜葛剌的貢使來大明朝貢,進獻了一種珍稀動物,據載該動物“前足高九尺,後六尺,頸長丈六尺有二,短角,牛尾,鹿身。”這動物才登岸,就有人大呼:“這不就是麒麟嗎?”官員們都給激動壞了,翰林院修撰沈度文思泉湧、妙筆生花,當場舉筆寫了一篇《瑞應麒麟頌》,言“臣聞聖人有仁德,通乎幽明,則麒麟出。”永樂大帝覽頌,龍心大悅,命畫師畫下這個麒麟,命名為《明人畫麒麟沈度頌》。嗯,如果諸位看到博物館藏的這幅畫的話,你就會發現,原來麒麟=長頸鹿。

總之,天人感應學說一般都是說皇帝的。

所以,嚴世蕃才會對楊繼盛的第二封奏疏譏笑不已,譏笑楊繼盛竟然用天人感應學說彈劾一個知府。

“東樓!莫要胡言亂語!聖上九五之尊,人中之龍,豈是可以拿來做例子的!”嚴嵩瞪了嚴世蕃一眼,嫌他在嗤笑楊繼盛時拿嘉靖帝舉例子。

“爹所言極是,兒子知錯了。”

嚴世蕃嗬嗬笑著認錯,然後饒有介事的向著西苑的方向行了一個大禮。

嚴嵩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又扭頭從趙文華、周方正臉上掃過,教誨道:“你們也都記住了,我等能有今日,都是仰仗聖上的恩德。食君之祿,做忠君之事。”

“多謝義父(閣老)教誨,我等永記於心。”趙文華、周方正連連起身應聲。

“嗬嗬,所以說啊,對於楊繼盛的彈劾,壓根一點都不用擔心。每次他彈劾彆人,都是彆人一點事沒有,他自己則因為奏疏裡作死,把他自己給搞了。他彈劾仇鸞,把他自己彈進詔獄貶狄道;他彈奏上峰知府,若不是看我暗中照拂,又得蹲大牢;這次他死劾父親您老,雖然我沒有看到他的奏疏,但是我相信,他肯定還會在奏疏裡自己作死。”

嚴世蕃起身後,笑著繼續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