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秋雨連綿,隱患滋生(1 / 2)

寒門崛起 朱郎才儘 3935 字 3個月前

“真是好雨知時節啊,咱們這稻子才歸倉,老天爺就下起雨來了。”

水稻收割之後,開始下起了小雨,已經歸倉的人們,不由慶幸不已。

秋收最怕的就是下雨了,一下雨,地裡的水稻來不及收割,就會壞在地裡,導致減產,晾曬的稻穀若是淋了雨,很容易發黴腐爛,那就更倒黴了。

所以人們慶幸秋收後才下雨。

“今年水稻的產量雖然比往年低了些,但是咱們知縣大老爺替咱們向朝廷申請減免了賦稅,被倭寇禍禍的村子都免了賦稅,沒被倭寇禍禍的村子,也減了三成。今年咱們老百姓呐,總算是能過一個好年了。”

“是啊,老天爺好,知縣大老爺也好。咱們總算是遇到好年了。隻可惜知縣大老爺過不了多久就要升遷走了,不知道下一任知縣有沒有咱們知縣大老爺好。”

“彆想了,像咱們知縣大老爺這樣好的知縣,估計這輩子再也遇[筆趣島 fo]不到了。彆的不說,就說特準囚犯回家秋收,哪個知縣有這擔當和魄力?!隻要下任知縣能有咱們知縣大老爺三成好,我做夢就能笑醒了。”

農忙過了,又是下雨天,做不了彆的活計,人們坐在家中閒聊感慨。

朱平安當初特準回家參加秋收的囚犯,在秋收結束後,也都如約返回監牢了,一個也沒少。知縣愛民如子,義釋眾囚秋收;眾囚知恩圖報,如約返監。這段故事又成了一段年度佳話,一樁奇聞,迅速從靖南向外傳播。

朱平安也不再是當初的無名之輩了,隨著消息的傳播,在民間聲名鵲起。

小雨淅淅瀝瀝,雖然下的不大,但是連著下了兩天兩夜,也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人們對於這場連綿不絕的小雨都是持歡迎態度。秋也收了,倉也歸了,願意下就下吧,正好可以趁機在家裡貓上幾天,好好的休息休息。

人們都在家裡貓著,矛盾糾紛大減,基本無人來縣衙爭訟;加上下雨出不了外業,計劃之中的修補城牆、修建烽火台等也隻能往後推遲了起來,縣衙一時間清閒了許多。

“兵之貴選,尚矣,而時有不同,選難拘一。若草昧之初,招徠之勢,如春秋戰國用武日久,則自是一樣選法。方今天下承平,編民忘戰,車書混同,卒然之變......”

朱平安難得清閒了許多,開始搜索記憶,默寫複原現代看過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一邊默寫複原,一邊揣摩研究,領悟其中神髓。

《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都是抗倭名將戚繼光的軍事經驗總結,對於如今的大明再適用不過了。這就是朱平安領先幾百年經驗的優勢,如今戚繼光還在登州衛指揮僉事任上,還要沉澱數十年,才能總結出這兩本軍事名著,而朱平安就已經可以提前汲取這兩本軍事名著的營養了。

朱平安這段時間之所以用心於《紀效新書》、《練兵實紀》這類軍事典籍,一來是因為江南倭患如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且未來不久就會全麵爆發,越演越烈;二來是因為朱平安被任命了提刑按察使司僉事,大明與前朝相比,取消了團練使,改以按察使、兵備道分統團練諸務。朱平安在接到升職公文的時候,聽送呈公文的官員說了,浙江境內的分巡道有杭嚴道、寧紹道、嘉湖道、金衢道等4個分巡道,因為自己靖南抗倭成績突出,上麵有意讓自己以提刑按察使司僉事身份分統某一分巡道的團練、屯糧事務。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既然知道自己就任提刑按察使司僉事後,很可能分統一分巡道的團練事務,那就得快些充實自己的軍事知識,提升自己的軍事指揮等素養了。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軍事無小事,必須要一萬個用心。

其實,對於分統團練,朱平安內心是很期冀的。

朱平安之前發過誓,誓要清除大明境內所有倭寇,引長軍鞭撻島國倭酋。現在有了染指軍事,實現誓言的機會,朱平安自然要做好充足準備,牢牢的把握住這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