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平安練兵,宗憲碰壁(1 / 2)

寒門崛起 朱郎才儘 3613 字 3個月前

今日是浙軍成軍第十日,浙軍的兵士山賊土匪出身,自由散漫慣了,連續九日的高強度訓練,讓他們身心俱疲,每一個細胞都在本能抗議......

不過,有心抗議,無力回天,現實中,他們隻能躺平了接受訓練的蹂躪。

因為朱平安在第五日就為他們量身打造了訓練套餐:隊列訓練,凡是轉錯了或者走錯了的兵士,一律出列杖刑三下,杖刑後不得休養,仍要繼續訓練;拳腳、兵器訓練,凡是動作出錯的兵士,同樣出列杖刑三下,之後繼續訓練,而且每一日,朱平安都會令所有伍長抽簽,兩伍實戰對練,勝利的一伍先行吃飯,失敗的一伍不僅要後吃,還要給勝利的一伍洗一天衣服。

除了隊列、拳腳、兵刃訓練,朱平安還增加了“號令金鼓旗幟”訓練。古代不像現代,沒有無線電、電話等即時通信工具,想要大軍聽從指揮作戰比較困難,戰場上人喊馬嘶,聲音嘈雜,通過喊話指揮大軍不現實,隻能通過金鼓等大聲樂器及旗幟來指揮,簡單來說就是擊鼓前進,鳴金收兵,行軍旗幟。朱平安除了帥旗之外,還根據明軍總體情況,設置了五方五色旗,即前方紅色旗、後方黑色旗、左方青色旗、右方白色旗、中方黃色旗,代表前軍、後軍、左軍、右軍和中軍,舉紅旗是令前軍聽令,舉黑旗是令後軍聽令,舉青旗是令左軍聽令,依次依然。旗幟不斷連續揮動,代表催促兵士做好準備,旗幟向前揮動,乃是令兵士前進;旗幟向左揮動,乃是令兵士左轉;旗幟向右揮動,乃是令兵士右轉;旗幟轉一圈而向後揮動,乃是令士兵們後退。

像隊列、拳腳、兵刃訓練一樣,號令金鼓旗幟訓練中出錯了,一樣受到懲罰,同樣杖刑三下......

如此,以至於浙軍兵士訓練間隙之餘,經常自嘲,他們“竹板飯”吃的最多......

朱平安為浙軍量身打造訓練套餐,使得浙軍兵士自由散漫的屬性無從發揮,不會揮還挨板子呢,要是發揮了,輕則屁股不保,重則小命不保。

當然,朱平安也知道勞逸結合、鬆弛有度的道理,適時給他們休息時間,在休息時間進行思想教育及軍歌拉練,同時保證他們的夥食每日都不斷葷菜......

軍法很嚴,訓練很苦,板子很痛,飯菜很香,浙軍兵士痛並堅持著......

在朱平安高強度操練浙軍的時候,滿懷雄心壯誌胡宗憲在現實麵前一次次碰壁碰的頭破血流。

胡宗憲是一個有遠大抱負的打工人,他在離京出任浙江巡按監察禦史時,便立下了一個宏願:“此去浙江,不平倭寇,不定東南,誓不回京!”他要在江浙,在東南,以倭患為契機,書寫他人生的輝煌篇章。

平倭寇,定東南,軍事武略乃是重中之重。

所以,胡宗憲一上任浙江巡按監察禦史,就馬不停蹄的開始巡按轄內各軍營衛所。

不巡不知道,一巡嚇一跳。不說地方上的軍營衛所了,就是應天及附近的軍營衛所都令胡宗憲無言無語至極!在來應天前,胡宗憲做過功課,翻閱過應天及江浙兵備檔案資料,對於應天及江浙兵備情況摸了一個書麵底。按照檔案資料記載,應天有可戰之兵十二萬,然後現實卻給了胡宗憲一個又一個響亮的耳光。

胡宗憲第一站巡按的是大校場營,根據檔案資料記載,大校場營有可戰之兵三萬。資料還記載,大校場營訓練有素,兵威鼎盛,乃是應天的模仿榜樣軍。

不過,現實呢。

胡宗憲來到大校場營,發現大校場營的守門兵士鬆鬆散散,十個守門兵中有兩個是老弱病殘,甚至其中一個還是白發蒼蒼拄著拐杖的老兵......

“老丈,您這一把年紀了,怎麼還當兵啊?”胡宗憲詢問道。

“唉,家裡沒地了,沒的收成,還要交糧,我兒得碼頭扛活挨日子,我替我兒當兵應卯......”白發蒼蒼的老兵聞言,歎了一口氣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