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火器化練兵(2 / 2)

寒門崛起 朱郎才儘 3544 字 3個月前

雖然這個年代的火器還很粗糙,還很不成熟,但相對冷兵器而言,還是占有巨大優勢,隻是這個時代的人對火器的理解和適用,還不夠而已。

首先,時間成本。培養一個合格的騎兵,沒有兩年左右時間,培養不出來;培養一個合格近戰老兵,相對容易,但是也得需要一年半載的時間;培養一個合格遠程弓箭兵,比培養近戰老兵容易,但也得三五個月;培養一個合格的火銃兵,時間成本就比較低了,一兩個月的時間就可以了。

其次,兵源成本。冷兵器時代,相對於熱兵器時代而言,對兵源素質要求更高,身強體壯等等要求很高,畢竟冷兵器時代氣力是戰力的基礎,你要是身體弱、力氣小,那揮舞大刀長矛軟弱無力,拉不開長弓,那你就是一個累贅。但是,在熱兵器時代,你隻要能拿得起槍,那就夠了。

另外,續航成本。冷兵器戰爭,揮舞大刀長矛,沒幾個回合就氣喘籲籲了,拉弓射箭相對續航強一些,但是在古代連射八箭就是合格的弓箭手,連射十二箭就是精銳的弓箭手,一般而言,一個弓箭手在一場持續若乾時辰的戰役射五十箭就差不多是極限了。可是火銃呢,它省力多了,裝填火藥幾乎不費力,扣動扳機也不費力,隻要火藥充足,槍不炸膛,理論上他可以無限續航。

所以朱平安對浙軍操練的重點就是火器。

不過,可惜的是,這個時代的火銃、火炮真的是太粗糙了,火銃還是火繩槍,太落後了,朱平安雖然是古漢語文學專業文科生,不像理科生那樣會造槍造炮,但是沒有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了,畢竟來自現代,有幾百年曆史經驗,對於改進這個時代的火器還是有一些想法的,至少能提供一些思路。

比如說用燧石取代火繩、比如說在槍管增加膛線提高射擊距離和精度等等。

有句名言說的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雖然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安裝燧石,更不知道如何在槍管刻畫膛線,但是自己可以提供這個劃時代的思路了,通過能工巧匠、千百次試驗,總能成功製作出來。

當然,也有不需要能工巧匠就能實現的思路。

比如說,提高火繩槍裝填速度的一大劃時代技巧——油紙火藥包。將火藥和彈頭整一個用油紙包好,要裝槍的時候把紙尾部用嘴撕開就可以使用,可以簡單、快速裝填火繩槍,避免士兵在激烈的戰場上因為緊張、倏忽等因素裝多或裝少發射火藥而造成射擊故障和意外。這一技巧看似簡單不起眼,但是按照曆史發展,需要到17世紀左右才被人發明出來。

不過,現在就已經被朱平安提前發明了。朱平安也是在前兩天發現浙軍裝填火藥速度慢,還經常出現裝多、裝少導致意外發生的情況後,才想起了這個技巧。

現在浙軍訓練火銃,就是用的油紙火藥包,速度足足提高了一倍不止。

這個技巧被朱平安列為了浙軍絕密,嚴禁對敵外泄。

當然,朱平安也沒有敝帚自珍,將這一發明技巧記在了密折中,上報給了嘉靖帝。隻是,明軍目前對火器重視程度不足,自己的建議並不一定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不過,相信隨著浙軍成軍,隨著浙軍建功立業,這一局麵定會改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