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 52 章(2 / 2)

八零女書記 米迦樂 6165 字 11個月前

“哎不客氣不客氣,”大姐說著玉龍口音的普通話,“你們剛來,有啥不知道的,上樓來問我。缺點啥,先問我。”

宗齊光拎著煤球爐進來了,“不好意思啊楚大姐,這柴有點濕,煙太大了。”肯定是木柴的煙飄到樓上房子裡,楚大姐趕緊送溫暖。

一股濃煙頓時弄得整個房子都是。他忙去洗手間,用火鉗子將木柴夾出來,扔進蹲式馬桶裡,用昨晚的洗腳水衝滅。

薑明光被嗆得流眼淚,“哎喲!瞧你弄得一屋子都是煙!”

楚大姐忙敞開門,“沒事沒事,一會兒就散了。”

忙了一會兒,宗齊光點著煤球爐,楚大姐也上樓了,“該喊孩子起床了。你倆忙啊。”

“你還睡嗎?”宗齊光忙著接水燒水,“早點外麵有賣的,你是待會兒下去吃,還是給你買回來?”

“買回來吧。有燒餅就買倆燒餅,沒有看饅頭包子都行。”

唉!人生在世,三餐才是最讓人煩惱的好嗎!

*

昨天隻能算初步了解一下,今天才開始正式進入工作狀態。

她是空降下來,兩眼一抹黑。婦聯工作說是清閒,但實際一點都不清閒,“有事情,找政府”這個口號可以說是深入群眾,這不,上午就有人找到婦聯辦公室來了。

來人三十來歲,一來就給她跪下了,“噗通”一聲,跪得結實。

薑明光嚇了一跳,馬上跳起來,“哎喲這是!來來小張,快扶這個大姐起來!”

辦事員小張也趕緊站起來,“哎呀我說牛二嫂!你這是乾什麼?”

牛二嫂說哭就哭,“哎喲喂!我這可活不下去了!這天殺的牛二可是要打死我了!”

嗯?家暴?

薑明光來勁了,“來來,牛二嫂,坐坐。小張,你來介紹一下情況。”

小張愣了一下,“也沒什麼……”

牛二嫂姓錢,姑且叫她錢翠花吧,翠花十幾歲的時候也是十裡八鄉一枝花,挑來挑去,挑了個知青牛二。牛二是廬州人,家裡排行老二,所以就這麼牛二牛二的叫上了。

薑明光一直覺得自己是個“普通人”,宗齊光嘛,也就是個“普通人”,她心裡其實對什麼部委乾部沒有“光環”,也不覺得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宗家兩個兒子不也都響應國家號召下鄉了嗎?要說這一點,她倒是挺佩服張蘭莛的,按說宗暾輝做到部級政府機構的中層領導了,完全可以不讓孩子下鄉;宗齊光雖然說是自己跑出來的,可臨走前父母給了幾萬塊,這怎麼都不能算“自作主張”了。

她自己是沒有相應“上山下鄉”的號召,76年知青開始回城,但實際上直到1980年才正式取消“知識青年下鄉”這個政策。宗齊光也是正兒八經的“下鄉知青”,隻是沒有去滇省等邊境省份,而是到了皖省這種內地貧窮省份。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一方麵是讓更多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年到最基層的農村去,一方麵也是因為城市裡青年數量增多,這是第一代“嬰兒潮”導致的人口數量增長。然而知識青年在農村並沒有得到重視,很多地方甚至出現了虐待知青的事件,虐待致死也是有的。

說起來知青因為絕大多數都是城市孩子,確實有一部分知青人憎狗嫌,不乾人事,偷吃老鄉家養的雞鴨鵝,到瓜田糟蹋東西,但認真說起來,也不是什麼原則性的大錯誤,誰偷吃了,抓到了讓他賠錢或是賠糧票就完了,進行補償這也是正常的,但居然為了幾隻雞就打死知青,這也是報複過頭了。這部分下到農村跟老鄉一起乾活掙工分的叫“插隊知青”。

還有相當一部分知青是在兵團農場做體力勞動的,這根本就違背了利用知青的知識造福農村基層的本意,這部分知青叫“兵團知青”。兵團知青不被當成人看,農場管理人員有權對知青進行體罰,鞭打是家常便飯,至於“吃好”根本不可能,就連“吃飽”都做不到;女知青則成了管理人員發泄的工具,就是在普通農村,為了回城指標,村乾部暗示或強迫插隊女知青的事情也絕不是孤例。

知青下鄉從1968年開始,到1978年已經整整十年,這十年間有2000萬知青下鄉,到了1978年,仍然有1000萬知青沒有回家,其中200萬是兵團知青。

1978年10月底到12月初,中央開了一個多月的知青工作會議,發布了《知青工作四十條》,將兵團知青當做國企職工對待,而不是下鄉知識青年,如此這200萬兵團知青就杜絕了回城之路。

知青會議還在開著,滇省一個兵團農場爆發了“知青請願事件”,起因是一位滬城女知青在生產過程中難產,而農場的赤腳醫生喝醉了沒有及時治療,以至於女知青母子雙亡,知青們哀悼同事,之後迅速擴大到要求上級部門改善知青的醫療環境和生活水平;緊接著《四十條》發布,知青們憤怒了:怎麼勤勤懇懇工作了十年,連“知識青年”這個詞都不給他們留下?

知識青年經過抗爭,終於得到了可以自由選擇回城的權利。返城潮開始,帶來的就是大中城市無業青年的激增,其中以首都、滬城、川省為最多。太多無業青年但沒有那麼多崗位怎麼辦呢?政府隻好開了自由職業的口子,搞活經濟,允許無業青年擺攤設點。

皖省多是本省和滬城的知青,絕大部分也都是在76年前後都開始陸續回城,知青問題沒有滇省那麼嚴重,不過當然也還是有一些曆史遺留問題的。

玉龍縣是革命老區,地處大彆山區,屬於“老少邊窮”地區,經濟作物是茶葉,出產好幾種中國名茶;還有不少山貨,但都沒有做出名堂,主要支柱產業還是茶葉。

當年下鄉的知青很多落腳茶園,但沒想到玉龍縣生活條件那麼艱苦,能走的早就找了關係走了。牛二原本跟錢翠花的感情還可以,生了兩個男孩,但沒想到結婚沒幾年,知青開始返城,他眼看著其他人一個一個都走了,他卻因為已婚走不了。於是就把這股兒怨氣撒在老婆頭上,從一開始沒事找事吵架,發展到現在有事沒事就打一架。

要說簡單,也確實挺簡單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