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四尺玉(13)(2 / 2)

凶契 瑆玥 5983 字 10個月前

吳老師回來後 ,青岫對著電腦上的表格拍了一些照片:“沒想到咱們學校還出了兩位著名的女畫家。”

吳老師輕笑:“是啊,當年還是璞玉女中的時候,咱們學校確實輝煌!近幾年,學校的特色不那麼明顯了,希望通過貴公司的宣傳,能讓我們璞玉再輝煌一次。”

青岫一麵與吳老師寒暄著一麵隨其來到學校的展廳,一走進去,青岫就被立在當地的銅雕塑吸引了目光,雕塑的主人公是三個女學生,都穿著學生裙,其中兩個女生梳著長長的麻花辮子,另一個女生則留著齊耳短發,三人手中都拿著書本,滿麵笑容地站在那裡,眼神中似乎有著對未來的憧憬。

青岫看了很久,她們都穿著樣式獨特的圓形娃娃領半袖襯衫,搭配背帶裙,青岫又繞到雕像背後去看,果然,肩帶是古老的h樣式。

“這雕像很有年代感,三個女生的氣質相較於現代女生的朝氣蓬勃,似乎更偏重於內斂娟秀。”青岫說。

吳老師對青岫的細致觀察頗為感慨:“禮先生看得很仔細啊,其實這雕像已經有幾十年的曆史了,這是上世紀四十年代校慶時專門請人雕刻的,可惜後來在特殊年代,雕像遭到了破壞,當時刻有年代和校訓的底座都被損毀了,雕像也是經過學生們的修複才保留下來的。”

青岫有些驚訝,這雕像居然是民國時期的。

“在寄寓市,咱們璞玉算得上是古老學府了。這尊雕像修複之後也在沿用,就擺在一進學校大門的地方,一直擺到前些年。大概九十年代初期吧,學校開始招收男生之後就立了新的雕像,這一尊就存放在這裡了。”

青岫記得剛進校門時看到的石像,是很抽象的藝術風格,不像眼前這尊具象化。

四十年代,距離現在的2006年差不多六十年了,假如雕像上的短發女生是權鳳春,那到如今至少也八十多歲了。

青岫一時間覺得自己的思維被困住了,像遊絲那樣浮著,脆弱而沒有著落,便暫時中斷了這個方向的思維延伸。

最起碼,從玉雕女生的穿著來看,她一定是璞玉中學的學生。

但為什麼從曆屆學生名冊裡找不到她呢?難道,是後來改了其他的名字?

青岫又很快否定了這個想法,改名字這種事似乎不太符合這個世界的設定,有點刻意的刁鑽。

這間展廳除了中心的這座三女生雕像之外,四壁都陳列著關於學校曆史的老照片,青岫走上前去一一欣賞,解放前的早期照片隻留存了兩張,都拍攝於四十年代初期,都是集體照片,裡麵的女學生們所穿的正是和雕像一模一樣的學生裙,且不乏剪著齊耳學生頭的女學生。

後來的校服顯然發生了很大變化,統一改成了白襯衫配深色長褲,直到八十年代,才又改回了以前的校服樣式。

青岫盯著八十年代的幾張照片:“咱們學校的集體合影照都齊全嗎?”

“從七十年代末期到現在,我們的照片都是齊全的,每個班的畢業照我們都留存了。”吳老師見青岫想要用相機將這些照片都拍下來,便說:“這些資料都存有掃描版和電子版,如果需要的話可以拷貝。”

這麼一來,就減少了很多工作,也節省了時間。

後麵的幾間小展廳主要展示了建校以來的優秀師生作品,畢竟是美術工藝院校,所以這些作品非常有藝術水準,青岫一麵欣賞一麵都用相機拍了下來。

其中一件陶瓷作品引起了青岫的注意,這是一件白釉梅瓶,瓶子的腹部繪製了幾尾靈動的金魚,金魚的眼睛十分誇張的大而鼓,仿佛洞悉了世間萬物一般。

顯然這件瓷器也十分被校方所珍重,裝在方形的玻璃罩中,玻璃罩外上了鎖,還安裝了報警器。

“這件作品算是價格不菲的古董了,如果需要打開欣賞的話,就得通過校長了。”吳老師解釋著。

青岫擺了擺手,表示自己隔著玻璃罩欣賞就好:“這是金魚池的瓷器嗎?”

“沒想到禮先生知道咱們寄寓市的金魚池?”吳老師有幾分驚訝。

“有所耳聞。”

“咱們這件梅瓶就出自金魚池的郭氏瓷窯,是郭守顓先生的作品,他最拿手的也是這種巨目金魚的梅瓶,現在平均市場價格大概在30萬人民幣。”吳老師帶著幾分自豪介紹,“咱們這件作品更是難得,這是郭守顓先生為學校三十年校慶專門創作的,本來是一對,但另外一隻被曾經的老校長捐獻給了寄寓市博物館。”

青岫沒想到在這裡能見到金魚池瓷器的真品,不禁從各個角度對其拍了很多張照片。

“可惜郭守顓先生在1959年就過世了,他的創作高峰期就集中在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初,而且這一對校慶瓷瓶又有特殊意義,因此價值應該會更高一些。”

青岫望著這件作品下麵的標簽,上麵寫著:郭守顓1906-1959,國家級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金魚池陶瓷藝術館館長,璞玉藝術女中名譽校長。

“郭校長曾經擔任過學校的陶瓷課教師嗎?”青岫問。

“還真的教過幾年,那幾屆學生真是幸運,可惜後來郭校長就太忙了,沒有時間親自授課。”

這個展廳主要以陶瓷作品作為主要展品,除了郭守顓的這件“鎮校之寶”外,其他陶瓷作品也各有千秋,但繪製著金魚的作品顯然都無法和郭守顓的巨目金魚相提並論。

青岫發現,這些陶瓷作品的創作者,大部分都姓郭。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