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聽石舜華說完,不禁歎氣:“一個個都把大清當成一塊肥肉,有事沒事就過來踩點。”
“還是紅燒肉。”石舜華道。
太子轉向她:“彆跟孤貧了。碧水的人怎麼看出洋人身份不一般?”
“手心裡有很多老繭。”石舜華道,“手背細皮嫩肉,不像乾重活的手。隻有一種可能,經常拿刀槍劍戟。”
太子:“除了這一點呢?”
“穿的很尋常,帽子上卻有寶石。”石舜華道,“他們去雜貨店買特產時,出手非常大方,恨不得把所有特產全買回去。”
太子:“將軍充當商人?”
“在海上討生活的八旗子弟查過,印度那邊的確被洋人占了。爺還說他們跟土匪沒兩樣,既然能當土匪,自然也能從商。”石舜華道,“他們敢囤貨,還不怕引人注意,顯然是光明正大來的和偷偷潛進來的日本人不一樣,不能按照處置日本人那樣處置他們。”
太子頷首:“命金銀樓的掌櫃去找他們,探探他們的底。”
“金銀樓不成。”石舜華道,“玉茗軒還有可能,洋人看見茶葉如同咱們早年看到自鳴鐘。”
太子:“你來安排,回頭孤跟汗阿瑪說一聲,晉江頻繁出入也不會引起彆人懷疑。”
九月二十八日,上午,大雨磅礴,天津衛傳來消息。
胤禔帶兵在倭國海邊放一聲炮,倭國掌權者即使人出來議和。饒是十三皇子胤祥聰慧不亞於四貝勒胤禛和八貝勒胤禩,碰到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情況,也不知道該如何收場。
泱泱華夏,幾千年間除了元朝那個短命的朝代,華夏人幾乎沒主動侵略過彆國。而元朝之所以那麼短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肆意擴張。元朝的事不可借鑒,史上便無前例,胤祥隻能向京城求助。
康熙看到胤祥的信,也沒想到早年讓大明朝廷頭痛的倭寇如今這麼沒出息。可明史資料上詳細記錄著倭寇數次侵擾沿海百姓,也讓康熙並未因倭國一時認慫而大意。於是,宣王工大臣乾清宮西暖閣議政。
天氣突然變冷,太子有些不舒服,早上喝了藥依然咳個不停。
石舜華望著窗外的雨,聽到耳邊的咳嗽聲:“張起麟,去乾清宮一趟,說爺病得說不出話了。”
穿上蓑衣和雨鞋,太子從東次間出來:“孤沒事,咳咳……”
“這樣都沒事,怎麼才叫有事,咳出血嗎?”石舜華說著話就要把他身上的蓑衣拿掉。
太子抓住她的手:“外麵下的睜不開眼,汗阿瑪此時宣孤過去肯定是有大事,彆鬨。咳——孤的額頭不燙了。撐不住就回來,不會硬撐著。”
“霍林,看著爺。”石舜華不放心,太子走後她就命膳房煎藥。
東宮離乾清宮最近,太子卻不是最先到的。他到西暖閣時,今兒當值的臣工已經到了。太子可以說姍姍來遲。
康熙正想問太子怎麼這麼慢,就看到他摘掉蓑衣,拿掉披風,臉色潮紅:“怎麼穿這麼厚?”
“有點冷,咳咳……”太子下意識用拳頭擋住嘴。
康熙眉頭微皺:“又病了?”也沒等太子回答,“宣太醫看了嗎?”
“看過了。”太子道,“小病。每年換季的時候都會生病,過幾天就好了。汗阿瑪,出什麼事了?”
康熙把信遞給太子:“你看看,朕已經同他們說了。”
“您是怎麼打算的?”太子反問。
康熙看一眼張廷玉。
張廷玉:“強行登島難免會有傷亡,即便把島拿下來,將士們的家眷也會怨恨朝廷。就此回來此行又沒任何意義,不如命倭國和高麗一樣納貢。”
“下官讚同張大人的提議。”兵部尚書傅紳跟著說。
太子轉向康熙:“兒臣這段日子也查過關於倭國的記載,如果命倭國向咱們納貢,不如就要銅和鐵。但兒臣覺得該防範的還是要防範。”
“何出此言?”康熙問。
太子:“二十四年,朝鮮邊民越界殺人,您出麵迫使朝鮮方麵處死相關官員。二十八年,朝鮮使臣的奏表內故意不避諱兒臣名諱,再次遭到嚴懲,可是他們依然沒改。
“這些年偷偷越界獵殺咱們的東西時有發生,因一直未涉及到人命,您才跟朝鮮方麵計較,可事實是存在的。高麗對您稱臣都這樣,倭國更不可能因納貢就此安分。兒臣以前聽八弟說日本和咱們中間有很多小島,不如派士兵前往島上盯著倭國,順便保護出海捕魚的百姓。”
“隻怕沒人願意去。”戶部尚書董國禮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