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大鬨(1 / 2)

太子妃很忙 元月月半 6417 字 8個月前

弘暖還是很擔心:“從明初到現在三百多年來,無論民間還是皇室都讚賞節婦,不是汗阿瑪一道聖旨就能改變的。”

“那你可知道漢朝的卓文君,丈夫病逝後嫁給司馬相如,相如有二心,她還敢說出和離的話。唐朝的公主們更是二嫁三嫁四嫁。”石舜華道,“漢唐離得遠,咱們再說近一點的,李清照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如今誰還記得她在丈夫趙明誠死後另嫁他人?

“從商朝到元朝,兩千年來從未有人敢當眾指責寡婦改嫁。這個規矩也就從明朝開始。明朝已經亡了。”

弘晗:“皇額娘,兒臣記得易安居士後來嫁的人並不好。”

“你是怕你小姨再遇到一個裕親王?”石舜華笑道,“你們啊,想多了。憑她是本宮的妹妹,有裕親王這個前車之鑒,對方不喜歡你小姨,也會對她很好。隻要他對你小姨好,能騙你小姨一輩子又何妨。”

胤礽:“騙一輩子就不是騙了。”

“對,騙一輩子不是騙。”石舜華道,“人死後什麼都不知道,哪怕他後來納十個八個妾,你小姨也不會像現在這麼難過。節食?虧她想得出來。”

弘晅進來就聽到這句:“皇額娘說誰呢?”

“弘暖,講給你弟弟聽。”石舜華口乾舌燥,端起杯子,裡麵乾乾淨淨,“我的茶呢?”

弘晗笑道:“汗阿瑪喝了,兒臣再給你倒。”

弘暖快速跟弘晅說一遍,看到小太子雙眼瞪得滴流圓,忍不住跟石舜華說:“太子也不讚同小姨和離。”

“不不,孤沒有。”弘晅連忙說,“孤隻是被裕親王給驚到了。皇額娘,他是不是瞧你年齡大拿不動刀了,居然敢作踐您妹妹。”

石舜華失笑:“彆耍貧,你覺得本宮的主意怎麼樣?”

“可行啊。”弘晅道,“大姐,二姐,小姨能順順利利和離,再順順利利嫁人,你們的額駙以後對你們不好,你們也可以和離。”

胤礽挑了挑眉,很是意外:“難為你居然還能說出這種話。”

“兒臣說錯了?”弘晅反問。

石舜華把兒子拉到跟前:“沒有,非常對。以後我和你汗阿瑪老了,你可得給兩個姐姐撐腰。”

“必須的。”弘晅道,“對了,小姨什麼時候和離?”

石舜華:“這事還沒影呢。她如果覺得自己能感動裕親王,這事就當我不知道。不過,皇上,詔令還是得發。”

胤礽站起來伸個懶腰,看兩個閨女一眼:“本來朕覺得無所謂,為了咱家的倆丫頭,朕必須得好好琢磨琢磨。膳房做飯了沒?”

“您想吃什麼?”石舜華問。

胤礽:“這兩天吃的太膩,清粥小菜就成了。暖暖,晗晗,晚飯在這邊用。”

“皇額娘,您找兒子啥事啊?”弘晅問。

石舜華:“什麼時候去給你皇瑪法請安?”

“明日或者後天。”弘晅道,“兒臣三天不去,皇瑪法就使奴才喊兒臣。每次考校兒臣功課,他老人家都得多念叨兩刻,兒臣真不想去。”

石舜華:“這次必須去,順便在慈寧宮用晚膳。”

“順便再跟他老人家說說保泰不識好歹。”胤礽道,“你皇額娘氣得臉都變形了。”

弘晅眼中一亮:“兒臣知道該怎麼做了。不過,汗阿瑪,您真頒布命寡婦另嫁的詔令,極有可能會死很多人,就像早年剃發易服那樣。”

“你汗阿瑪不頒布詔令同樣會死很多人,死的全是婦人。”石舜華道,“你有所不知,弘晅,我就曾親眼看到過一個妙齡女子因幾句流言蜚語投河自儘。”

弘晅驚訝:“好剛烈的女子!”

“跟性子烈不烈沒關係。”石舜華道,“如果一個未婚女子被傳和男人有染,不管事情是真是假,她一家都會被戳脊梁骨。不為了自己,為了家人好過,她們也會選擇以死明誌。”

弘晅:“不能搬家?”

“搬哪裡去?”石舜華道,“漢人講究魂歸故裡,落葉歸根。這也是漢人和咱們滿人、蒙古人最大區彆。更何況漢人自來重男輕女,一個姑娘家死了就死了。”

胤礽:“照皇後這麼說,朕頒布詔令隻會死一次,如果放任不管,年年都會有節婦因各種原因沒了性命?”

“是的。”石舜華道,“比如嫁過去一年丈夫死了,年紀輕輕耐不住寂寞,偷偷跟個年齡相仿的後生好上,一經發現兩人都會被浸豬籠。”

弘暖驚得瞪大眼:“這麼嚴重?”

“這種事在南方漢人多的地方常見。”石舜華道,“有些地方還給那些寡婦立貞節牌坊。有的村子甚至相互比較誰村裡的貞節牌坊多。”

弘晗不敢置信:“聽說早年收台灣的時候死很多人,那些兵丁如果娶了妻,他們的妻是不是都得守寡?”

石舜華頷首,“除非私/奔到塞外。關外的百姓不在乎這些,當地知府、縣令即便查到女子曾嫁過人,也不會逼他們分開。”

弘暖不禁搖頭歎氣:“真可怕!”

“孫河,去把晉江找來。”石舜華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