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歸降(1 / 2)

清穿之重設曆史 裁風 7398 字 3個月前

胤褆用晚膳的時候並沒有看到鄭克塽。

他最初並沒有怎麼吃驚,因為鄭克塽雖然已經十四歲了,但為人處事總是跟個孩子似的,就比如說這吃飯,總是要管家三催四請的才能過來。

不過等他差不多用完了,鄭克塽還沒過來,他才覺出不對勁兒來。隨手招來一個侍候的小廝一問,才知道小王爺接見完幾個屬臣後就去了後山祠堂。

祠堂?胤褆有些不解。

不過在延平王府住了這麼長時間,鄭克塽人雖然笨些,為人倒是挺實在的,不去看看怎麼回事竟然還有些不放心了。

胤褆一邊自嘲地笑笑,一邊讓下人準備些吃食,他帶去後山。

鄭家的祠堂建在鄭家宅子後麵的一座小山坡上,古樸莊重,肅然沉悶,很有中原漢族人家的風格。

胤褆在祠堂門口站定,讓小廝進去通報。

鄭克塽對胤褆實在是不錯的,鄭家祠堂很少允許外人入內,讓胤褆進去也是格外優待了。

胤褆整了整衣服,對著祠堂施了一禮這才進去——不管他們的身份是如何對立,對於鄭成功這個人,胤褆還是能夠公允地對待的。

“大哥。”見到胤褆,鄭克塽還是一如既往地露出白癡崇拜卻又燦爛天真的笑容。

“怎麼在這兒呆著呢,晚飯都不吃。”胤褆不由地受到感染,也跟著挑起唇角,順便把手裡的食盒遞過去:“ 喏,可彆再說爺苛待你了!”

鄭克塽眼神一亮,伸手接過食盒,寶貝似的抱在胸前,“我知道大哥是好人嘛,啊,我最喜歡吃的梅花糕。”

看著鄭克塽三下五除二地解決掉點心,胤褆才有重新提起剛才的話題:“出了什麼事,怎麼在來了這裡?”

“這個……”鄭克塽麵露慚色,剛剛的點心的餘味都成了苦的,長長地歎了口氣:“我對不起列祖列宗啊……”

胤褆想到白日所見的戰局,清軍完勝的喜悅讓他差點忘了,如此一來,鄭家的這個二貨子孫怕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了吧?

見胤褆不說話,鄭克塽愈加失落地垂下頭,“戰爭結束後,大哥是不是也要走了?”

被這句話喚回心神,胤褆有些疑惑:“為什麼這麼說?”

“大哥不是什麼富家子吧?施老頭剛過來,你就跟過來了,若是這僅僅是巧合的話,那大哥接的某些動作就有些可疑了,好看的:。”

胤褆嘴角抽搐,誰說這娃是個傻的,明明心裡都有數好吧?他在這娃跟前完全沒有防備有木有?!

“那你怎麼……?”

“我覺得大哥沒有惡意啊。”此時燭台上的香燭快要燃儘了,鄭克塽見狀拿出新的香換上,嘴上還是絮絮叨叨,“我自己是個不自由的人,怎麼能讓大哥也受束縛呢?而且,我總覺得大哥跟我是不一樣的,彆說一個延平王府,就是整個台灣島,大哥怕是也看不上的吧。”

胤褆沒有回答,鄭克塽雖然說得不全對,也差不了太多。

“大哥,也不知道以後我們還有沒有機會再見,東寧,或者該說整個台灣,馬上就要被劃入韃子的版圖了,而我這個名義上的台灣的王,也是沒有人放心得下的。我現在也不想求旁的榮華利祿了,隻想著能夠留在東寧,留在這裡,承祀祖先,不教這祠堂斷了香火……”

“可惜啊——就算我再笨也知道,要想保全台灣,我怕是得走一趟京城了——至於回不回得來,還要看天意啊。”

“隻是不知道,萬一我回不來,這鄭家的祠堂,以後還能由誰人來拜祭呢?”

澎湖一戰,施琅基本殲滅了鄭家軍的精銳部隊,算是打開了台灣島的門戶,鄭氏敗局已定,島內人心大震。隻是讓劉國軒等人想不到的是,施琅獲勝後並沒有急著繼續進攻,而是選擇先安撫民心,甚至派人撈救跳水未死的台軍官兵。

這其實比直接開打要有效很多,這是從心理上取得台灣百姓,同時也是鄭家集團的認可——他畢竟曾經是鄭家軍的一員,鄭家在台灣有多麼大的影響力他很清楚,力量上的勝出算不了什麼,攻心方為上策,更何況,鄭家軍的精銳雖然消滅了,但還是有不少力量殘餘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什麼的一聽就很省事。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要的是招撫台灣,要的是這篇完好的土地,而不是在這塊土地上上演一場殘酷的屠殺,最後收回來一塊兒生靈塗炭的土地——不值!

既然要招撫,自然要做出個樣子,上書朝廷,宣告百姓。

對於這一點,胤褆倒是學兩個徹底——征服一個國家的軍隊算什麼,先征服這個國家的人民,要是能讓這個國家的人民自己去反對自己的軍隊,那才是最高端的戰術。

劉國軒馮錫範見到這種情形,不管是為了保全台灣還是保全自己,都是要投降歸順的。

過了旬日,鄭克塽,當然是名義上的,派人到澎湖施琅軍前請降,同時不抱期望地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朝廷準許他繼續居住在台灣。

施琅理所當然地拒絕了。

這是意料之內。鄭克塽聽到答複也隻是撇了撇嘴,當年他爺爺殺了人施琅的老爹和兄長,施琅沒拿他祭祖就已經夠給他麵子了,這種要求自然不會允許。

又旬日,施琅率領舟師到達台灣——闊彆十數年,這一次,終於是真正地再次踏上了台灣的土地,。

劉國軒等帶領文武官員軍前迎接,跟著來的還有不少的百姓。

因為平台有功,施琅奉召入京麵聖,被封為靖海侯。

隨後,鄭家遞送了正式的降書,並繳納了延平王等冊印。

再之後,延平王府,哦,是原延平王府的老管家發現,在府內逗留半年有餘的應姓少年不見了。

鄭克塽聽到管家彙報也隻是點點頭表示明白了,仿佛意料之內般了然。

——大哥,你果然不屬於這裡。

從京城再次返回台灣的施琅,以靖海侯的身份親自前往台灣,接受鄭氏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