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澳門(1 / 2)

清穿之重設曆史 裁風 5574 字 3個月前

其實胤褆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請求也是因為他是真正動了怒氣,至於怒意的來源,這還得追溯到一個多月以前。

我們都知道,葡萄牙租用的澳門那片地兒是一個小港口,不知道是不是受朝廷這一年開放通商口岸的影響,常駐澳門的澳門議事會紛紛察覺到他們在東方的利潤驟減,麵對會員們的質疑,葡萄牙澳門總督文禮士決定開發澳門港口的潛力,組織人手擴建了港口。

隻不過文禮士選的位置出了問題。

位置自然是好的,無論從哪方麵考慮,唯獨有一點,那個位置正是每年捕撈季時,魚類最活躍種類最豐富收獲最大的地方,所以要建港口勢必會影響漁民捕魚,所以很多漁民對此非常抵觸,多次表示反對。但這些漁民一沒關係二沒後台,都是些最底層的勞眾,他們所能做的最激烈的反抗也不過是乾擾港口建設過程。

文禮士建這個港口需要不少當地居民,但由於大部分漁民的抵製情緒,人手並不好招,所以工程本就進度緩慢,再被這些漁民一攪乎,得,半個月的成果廢了一半!

對於這個,文禮士免不了有些急躁了——他擔任澳督也有三年了,根據慣例,他今年就該告彆這片富饒美麗的土地了,可是說心裡話,他並不是很想回國。

澳門雖然處在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的一個角落裡,但它畢竟還是在東方,他可以用很少的代價獲得在自己祖國隻有上等貴族才能享用的東西,比如說華美精致的絲綢、典雅可愛的瓷器、韻味濃鬱的茶葉,再加上他在澳門的權限雖然不算太大,不但要處處受忠貞議會的製約,還要處處受中國官員的限製,但畢竟還是離他的國王和貴族們很遙遠,就像中國那句老話說的,天高皇帝遠,他幾乎算是在澳門為所欲為了。所以不得不說,他還是過得非常滿意的。所以要想繼續留在澳門,繼續保留澳督的職位,他務必要做出一番成就證明給他的國王看。而他的砝碼就是這個澳門港口——隻要建成了,雖然不敢說跟中國的朝廷爭利,最起碼也能保證葡萄牙在東方的大部分利益,尤其在印度基本被西班牙和英吉利瓜分的情況下。而同時他也能以比較了解東方事務為由,繼續留下監督這項工程。

可是這群中國的平民卻非常固執!明明建成港口後光依靠其強大的貨物周轉能力就足夠讓他們衣食無憂,捕魚什麼的根本不需要!更何況,又不是隻有這麼一個魚類多的地方,他真沒覺得建這麼個港口會讓澳門的漁民們家破人亡啊!

文禮士覺得很難理解這些中國平民,當然他也不想去理解,所以他專斷獨行地派出了火槍隊,專門監督港口建設,並嚴令禁止當地漁民靠近港口,對於有意乾擾港口建設的,一律格殺勿論。

——從馬士加路開始,澳督正式成為葡萄牙在澳門的職位,與澳門議事會共同治理葡萄牙社區的事務,使葡萄牙人在中國的利益穩定增長著,其他書友正在看:。而與此相對的,卻是中國朝廷對於澳門常年的忽視,導致葡萄牙人在澳門的權限日益膨脹,遠遠大於“租用”土地的程度,所以文禮士做出這種決定並不奇怪。

隻是文禮士沒有想到,他建港口的行為也許在很多人的眼裡是向著更美好的未來前進,可對於有些人來說,卻是在逼他們去死——那些僅僅以捕魚為生的漁民。

所以儘管荷槍實彈的葡萄牙士兵很可怕,可為了自己唯一的活路,還是有不少人以身犯險。

於是平靜了一百多年的澳門發生了一次小規模中葡衝突。

雖然受“熱愛和平”的忠貞議會的限製,這批火槍隊的士兵很小心地應付著漁民,但亂鬥中還是有人被槍彈擊中,當場死亡。

鮮血總是很容易讓人清醒。

澳門的當地漁民很快被震懾住,他們以前鬨騰,不過是因為葡萄牙人很少真正訴諸武力,在強大的威力麵前,他們隻能選擇屈服,澳門港的建設得以順利進行下去。

本來這件事這樣就結束了,畢竟死的漁民不過是個地位低賤的底層民眾,對於他們的生死總是很少有人關注。所謂的草菅人命,隻不過是因為有些人的命,真的不比一棵草貴多少。

事情的轉機在於,這個死掉的漁民的兒媳婦的娘家叔叔的一個趙姓鄰居最近剛舉家移民到了東寧。

這件事發生後,失去一個勞動力支柱,死掉的漁民家裡很不好過,漁民的兒媳婦回娘家哭訴恰好被這個鄰居家的婆娘聽到,於是這個女人回家後就當成個故事講給自家男人聽。

而後,這戶人家舉家搬到了東寧打拚。

說來也巧,這戶趙姓人家恰好搬到了海澄侯府那條街上。

鄭克塽自從京城走了一遭回來後基本上算是失去了一切,除了那棟被改成海澄侯府的鄭家老宅、鄭家祠堂,就剩□為侯爵的那麼一點子俸祿。

鄭克塽什麼都不懂,也不想懂,把府裡的一切交給老管家介紹來的管家打理,他則是鎮日大街小巷地轉悠,聽些閒話家常,尤其喜歡到這個剛從澳門搬過來,常常講些洋人故事的新住戶家裡。趙家夫婦就順帶把這事講了講,還感慨了一番這世道不穩啊。

鄭克塽雖然整日無所事事,但對於自己認的大哥還是很關心的,三五不時就會寄兩封信件過去——至於由此產生的專門給兩岸傳送信件而後又衍伸出傳送貨物的“福台信棧”就是後話了——而胤褆覺得鄭克塽雖然笨,但好歹人家也算笨得可愛,每次寄的信件很能讓他樂嗬一陣,便默許了這種騷擾行為,於是便看到被鄭克塽當成故事的講的這件事。

不得不說,康熙的教育還是很成功的——至少天家皇子有天下為家天下為重的觀念,比起鄭克塽純粹當故事的孩子心性,胤褆的第一反應則是皺眉,葡萄牙人竟然猖狂到如此地步,第二反應則是考慮這件事要怎麼解決。

雖然打死的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平民,要是以前,胤褆大概就一笑置之了。雖然有人說什麼不能罔顧國法不能草菅人命什麼的,但實際上,像他們這樣的,打死一兩個人真的沒什麼感覺,但是,打人的那一方如果是洋人,那味道就截然不同了。

就好像家裡養的一隻雞,自己的家人把它打死也就算了,如果是外人把它弄死了,怎麼著也得找對方理論賠償吧?更何況,還是對方跑到自家院裡把自家雞給弄死了,要是不在意的話,對方豈不是要把自家雞都弄死了?

胤褆的腦子迅速轉動開來,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既然他已經決定要管一管了,那就要好好想想,怎樣解決好這件事,甚至可能的話,利用這件事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