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1 / 2)

清穿之重設曆史 裁風 5508 字 3個月前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的五十大壽注定不會平靜。在萬壽節前夕,失蹤了近十年的十阿哥被尋回。雖然他在南海這幾年的強盜作為讓朝臣們很是不屑,但礙於對方“失蹤多年的皇子”的身份,到底還是沒多說什麼。於是在內務府和禮部可以營造出來的喜氣洋洋的氣氛裡,康熙四十二年的萬壽節很快到了。

三月十八這一天,康熙從暢春園回宮。

從暢春園到西直門,一路上張燈結彩,搭建著各色彩棚、金殿,棚裡擺放著壽禮,金殿裡掛滿壽幛,壽幛上寫著對皇帝的讚美和賀詞,另有若乾戲台,戲台上鑼鼓宣天,演著祝壽的吉祥戲劇。沿途百官分隊而列,朝向皇帝的駕鑾磕頭祝壽。隨行的太監則喜氣洋洋地向跪在地上的官員們分發壽桃、壽糕。

康熙從暢春園回宮後,宴席便開始了。在開宴之前,康熙先親自過目諸臣進貢的壽禮。而後是皇子們現場依次向皇帝獻禮。

直郡王未來,便由其子女代獻收禮,隻不過到底是小了一輩,便留在最後。

皇太子最先獻禮,是一座象牙雕刻群仙祝壽龍船,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有龍鳳旗、蓋、傘,中層有福、祿、壽三星,下層有韓湘子、何仙姑等八仙,雕刻精細,製作非常精致。

誠郡王剛好《康熙詞典》成書,便作為壽禮獻上來。

四貝勒送的是青花萬壽瓷瓶,整個瓶體用青花釉寫滿一萬個不同形體的篆書“壽”字,寓意“萬壽無疆”。

其他皇子也有送如意、屏風、寶鼎、經書、盆景、字畫等等,雖然東西不一樣,但俱是製作精細、價值不菲,可見其用心,讓康熙一直合不攏嘴。

而弘陽和弘晟最後獻上的壽禮竟成了真正的壓軸——直郡王所獻賀禮是一副雙麵刺繡,反麵是“萬壽無疆”四個大字,而正麵則是《大清坤輿圖》,更重要的是,這上麵首次將澳洲大陸和美洲華屬殖民地劃進中國版圖。

而當天夜裡,太子妃產下皇太子嫡三子,同時,大福晉月前誕下直郡王嫡次女的消息也傳進了京城,可謂是三喜臨門。

康熙大壽,照例是要持續三天的,沒想到到了第三天晚上,又出了事——四貝勒遇刺,生死未明。

四貝勒府。

胤禛的傷口已經被處理妥當了,其他書友正在看:。因為胤禩的緊逼,老太醫隻能實話實說,刀口因為太靠近心臟,又失血過多,情況有些危險,能不能好,就看能不能活過今晚。當然因為救治的及時,活麵還是挺大的。

胤禩便守在胤禛身邊,握著胤禛的手一直在發抖。

老太醫見此情況,也隻能歎口氣,讓管家派人進宮說一下情況,當然為了避責,跟胤禩說的後半句沒報上去。

儘管對於那個刺客胤禩恨不得還給對方千百刀,但此時,他還是非常慶幸自己這一次在胤禛送自己回家後目送對方離開,能夠及時將四哥送到府內救治,也非常慶幸對方府上有太醫常駐,能儘早給四哥最好的治療——至於那個刺客,他根本無暇顧忌,現在他隻希望,四哥趕緊醒過來。

當他看著那把刀刺中胤禛的胸口時,瞬間的茫然眩暈讓他意識到,這個人,是他絕對不能失去的。

於是看著胤禛蒼白如紙的臉,胤禩握緊掌心,附到胤禛耳邊:“四哥,你若挺過這一次,你說的那些,弟弟便答應同你試試,好不好?”

鐘粹宮裡,惠妃聽著腳下小太監的彙報,神色晦暗不明。

小太監說完話,就靜靜地退了下去,惠妃則是蹙著眉,不知想些什麼。過了好一會兒才叫了人來:“錦屏,派人去太醫院請王太醫來。”

門外有人低聲應了,衣衫摩擦聲後,端月和錦屏帶著人進來伺候。

惠妃閉著眼放鬆身體,靜靜地等著太醫來。

太醫很快就到了,惠妃先讓對方給自己看了看,然後等對方說說身體情況。

之後又對錦屏吩咐道:“把東西拿來。”

東西拿來後原來是一瓶貢酒,惠妃讓錦屏把東西遞給王太醫,故作漫不經心地說道:“這東西放在本宮這裡也是浪費,聽聞大人喜歡,便帶回去罷——平日裡喝點酒倒無礙,隻彆耽誤了正事。”

這王太醫也是個酒鬼,隻是平日裡當值的時候是不許沾酒的,這酒又是佳釀,此時聞著酒味眼睛都快直了,忙跪下:“謝娘娘恩典。”

惠妃示意端月將人扶起來:“本宮的身子全仰仗著大人,這點酒倒不算什麼。隻是大人也要注意著些,最近身上帶了酒味,可是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