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相傳在堯舜時期已有過年的習俗,但稱呼不相同。在《爾雅·釋天》中記載到:“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所以,在秦朝時,已經有過年的習俗了。
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據呂不韋編寫的《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癘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
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用桃梗刻製神荼、鬱壘像,在除夕前頁那天懸掛在門前,用來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擾。
到後來,人們嫌刻木人麻煩,就直接在桃木上畫兩個神像,提上神荼、鬱壘的名字,於除夕下午掛在門兩旁,以壓邪驅鬼,這就是最初的桃符。
關於桃木有辟邪作用的記載,最早源自《左傳》,裡麵記載了古人用桃木做得弓進行除災儀式。《莊子》載:“插桃枝於戶,連灰其下。童子入而不畏,而鬼畏之。”由此可見古人對桃木的特殊信仰源自於春秋戰國時期。如《戰國策齊策三》說孟嘗君打算入秦時,蘇秦對他講了土偶和桃梗的寓言,勸止他,其中有土偶人語桃梗:“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可知戰國時代已有削桃木為人的做法。
先秦認為春節是不吉利的日子,這天還會舉行儺舞,驅鬼辟邪。掃塵聚宴,祭祀先祖。
何章將鼓擺在了院門口,又將桃木刻製的桃符掛在府門兩旁,還不忘表功道:“大人,這桃符是用難得的五百年桃木所製,驅逐疫癘之鬼那是普通桃符不可比擬之。”
李陽雖然不信這些玩意,但念及其一片用心的份上,還是誇了他一句“費心了”。
不過,想到鑼鼓製作不易,而且桃符也是製作費時費力,李陽倒是覺得是時候改變一下秦朝對過年的習俗了。
比如,後世的春聯、鞭炮就很不錯嘛。
嗯,看來是時候該發明火藥了!
想到於此,李陽便對何章道:“何章,其實有一種東西,它的動靜響聲可是比敲鑼打鼓要大的多啊!”
“哦?”
何章一聽這話,立刻就來了興趣,急忙問道:“大人,是何物?”
李陽道:“鞭炮,又名爆竹!”
“鞭炮?爆竹?”
何章眉頭一皺,思慮了一下,道:“屬下倒是從未聽說過此物。”
李陽一笑:“你自然不可能聽說過,因為這不還沒發明出來嗎。”
何章一愣,立刻就聽出來了,趕緊道:“大人又有新發明了?”
李陽點點頭:“沒錯,這鞭炮可是好東西啊,它不僅響聲大,而且聽起來還比敲鑼打鼓更有氛圍。有了它,過年才有氛圍;有了它,過年才有年味;除夕放一掛,辭舊歲;初一放一掛,迎新年;婚慶喜事放一掛,熱熱鬨鬨歡樂多;鞭炮,實在是除夕過年、紅白喜事、賜賞孩童的必備之良物啊。”
“哦,聽起來很不錯,不知製作難否?”何章對於新奇之物,有著天然的興趣,不過如果隻是聽個響聲,要是太難製作的話,很顯然他也不是很有動力。
畢竟,他如今也是一個發明造紙術、印刷術、馬鞍、馬鐙之種神物的人了。
至於小玩意,倒是不太感冒。沒辦法,這家夥心變大了。
李陽見他對鞭炮的興致並不大,於是補充了一句:“此物的製作倒是不難,但是要想製作出鞭炮來,前提條件得先發明出另一種東西來,這種東西我稱之為‘火藥’。”
“火藥?”何章眉頭再次一皺,又是一個新名詞。
李陽點點頭:“沒錯,火藥可不得了。在本君看來,火藥可是完全可以與造紙術、印刷術齊名的重大發明。當然,你若不想做的話,那就算了,本君去找李由和扶蘇,這兩個家夥應該會很感興趣。”
何章一聽,和造紙術、印刷術齊名的發明,頓時臥槽一聲!趕緊一把拉住李陽,連連點頭道:“大人,屬下想做,我對這所謂的火藥、鞭炮實在是太感興趣了。”
李陽擺擺手:“哎,你何須勉強自己,我還是去找李由和扶蘇吧。”
何章一把抱住李陽的大腿,哀求:“大人!若是大人不把此事交給屬下,屬下定是會覺得人生都失去了色彩,活著沒有了意義,不如去死!”
李陽一看,歎了口氣,隻好點點頭:“好吧,既然你這麼賤,那就讓你來發明吧!”
何章大喜,趕緊道:“大人放心,屬下是有良心的,隻要鞭炮做出來了,我就將它命名為阝日鞭,屬下絕不占名。”
阝日鞭?
李陽一聽,直接被雷了個內焦裡嫩,險些沒一個趔趄栽到地上去!
“老子鞭你妹啊,你全家都是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