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下雨收衣服(1 / 2)

次日,關於中止長城工程,興修運河工程的提議,便拿到了國政院的議程上商議了。

國政院除了李陽是院長,然後一共就四位國務大臣,李斯、馮劫、蒙恬、蒙毅。

如今,蒙恬不在秦國,而李斯已然讚成了李陽的提議,加上長公子扶蘇也表示讚成中止長城項目,那麼剩下的馮劫和蒙毅又豈會反對乎?

所以,很自然的,國政院全體國務大臣,全票通過了關於《中止長城工程,興修運河工程》的決議一案。

很快,國政院便一紙政令發布了下去。

這一道政令,可謂是震驚朝野!

不管是百姓,還是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無不嘩然……

一來是,秦始皇一心要修築長城,如今皇帝不在,國政院卻自作主張中止了長城工程,這說難聽點,就是直接把皇帝的政令給廢止了。

臣子廢止皇帝的政令,這……怎麼看都是在找死。

二來,修運河,這工程比修長城還浩大數倍,以舉國之力亦難以完成,這妥妥的就是想把好不容易從困境當中脫身的大秦帝國,再去拖入一個深不見底的深坑裡去啊。

這等勞民傷財之事,在沒有得到皇帝的準許下,擅自實施,這亦是妥妥的在找死啊!

所以,一時之間,百官驚呼一片,最後紛紛跳了出來,一齊向國政院進諫言,阻止此道政令的實施。

當然,百官勸諫,倒並不是因為反對李陽,反對新政。畢竟以白正為首的複辟一黨,已經完蛋了,如今的百官,可以說是再無半點複辟的念頭了。

笑話,蒙、馮兩大世家,都支持新政,白家又垮了,剩下的老氏族想搞事情也搞不起來呀。

所以,如今百官勸諫,其原因並不是反對新政,也不是替李陽的安危擔心,實際上其實是擔心秦國因修運河而拖垮。算得上是,為國所憂吧。

但是,決定好了的事,李陽又怎麼可能中止?

所以無論朝中眾臣如何的勸阻,國政院都是通通打回。

用李陽的話來說,就是運河工程,對大秦帝國乃至整個華夏民族來說,都是很有必要。而且,他還揚言,要利用大搞基礎建設的手段,打倒貧困戶,達到全麵實現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百官一聽,直罵娘**!

修運河,還想打倒貧困戶,達到全麵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我小康你妹啊!

這種勞民傷國之事,能不坑死秦國就算不錯了。

一時之間,百官無不鄙夷。

特彆是吏部的議大夫董翳,更是直罵李陽是瘋了。

是的,這不是喪心病狂,是什麼?

有什麼瘋病,會比這更瘋的呢?

議大夫是什麼人?就是專門的諫議官,掌殿中議論、賓讚、受奏事、宮廷宿衛之事。

之前屬於九卿製的郎中令之屬官,因為改製,九卿製的郞中令變更為吏部尚書後,所以議大夫就是吏部的二把手,除了吏部尚書,就屬他最大。特彆是吏部尚書白正被鏟除後,吏部尚書暫無人選(皇帝不在,扶蘇雖然監國,但卻也沒權力去任命一個部堂的尚書人選),而他董翳就成了代行吏部尚書一職的人。

說起來,這位董翳,在曆史上也是個牛人。

在原本的曆史上,陳勝起兵後,秦二世便任命章邯為將,司馬欣、董翳輔佐章邯作戰。

結果楚將項羽在巨鹿之戰中大敗章邯,章邯派司馬欣向鹹陽請求援兵,但趙高不允,並派人追殺司馬欣。董翳於是勸說章邯投降,章邯亦擔心趙高迫害,遂率兵向項羽投降,項羽於是封章邯為雍王,管轄關中西部,封司馬欣為塞王,管轄關中東部,封董翳為翟王,管轄關中北部。《史記》、《漢書》等書將此三位秦將稱為三秦。

隻不過,可悲的是,也正因為三人的投降,二十餘萬秦國降兵不久便被項羽下令坑殺,最終這三王自然也一並清除了。

而秦國,也是因為這三個家夥的投降,致使二十餘萬秦國大軍不戰而降,導致秦國無兵抵抗,最終,滅亡。

當然,秦國滅亡,不能將錯歸於董翳一人身上,畢竟這是多種因素共同造成的結局。

不過,如今李陽來了,原本的曆史自然也就改變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