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融入(2 / 2)

你唱完了,我就接上。

男聲女聲都有,還一個個的嗓子都挺好。

要是去參加好聲音,就這嗓子,肯定四個導師都得轉身。

一大早晨,知青們就扛著鋤頭、鐵鍬、冰鎬,一個個的興高采烈,喜氣洋洋地出門了。

明明早飯也沒吃啥好東西,就吃了點乾糧、喝了點涼水,就跟吃了山珍海味一般的開心。

人還沒全都走出地窨子的門,歌聲就飛了滿天。

薑家離知青點不算太近,但是也不是很遠。

那邊炊煙嫋嫋的、這邊就看得到煙火,那邊唱著歌兒就出了門兒,這邊也聽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薑英秀這著這幫活潑潑的年輕人,自己的心情竟然也莫名地跟著愉悅了起來。

薑英秀一整天都帶著笑。

不過散工的時候,聽說有幾個知青連路都走不動了,是同伴們扶著回到知青點的。

剛開始乾重體力勞動,這幫城裡孩子,都不大習慣。首先就是還不大會發力,所以抻到筋了,肌肉也有不同程度的拉傷。

這幫城裡娃在家裡並不是養尊處優、什麼活計都不乾的少爺小姐,不然也不會這麼激情四射地,跑到農村的廣闊天地來支援國家建設了。

隻是,他們作為城市人,乾過的最繁重的體力勞動,也無非就是買秋菜的時候把上千斤的秋菜晾曬一番、曬過了好放進地窖儲存。

或者買煤炭的時候,一鐵鍬一鐵鍬地把煤塊兒或者煤麵兒,從煤礦送貨的車上卸下來,再搬運到自家的倉房裡。

但是,跟在農村種地、侍弄莊稼、興修水利設施比起來,這些活計,全都得算是輕巧活兒。

擱在農村,這都是屬於照顧女人、半大孩子、以及“村長小舅子”之類關係戶的那種“俏活兒”。

這勞動強度,跟大冬天在東北的凍土上修水庫,根本就不是一碼事。

不過,知青們到底是年輕人。

休息了一晚上,雖然免不了齜牙咧嘴、哼哼唧唧,妹紙們甚至還有偷偷掉眼淚的,第二天早上起來,卻又一個個生龍活虎的了。

忍著身上的疼,扛著勞動工具,唱著歌就出了門兒。雖然臉上的表情都有幾分不那麼自然(疼的),嘴上卻依然又是秧歌又是戲。

薑英秀每天都聽著知青們唱歌、唱戲,耳朵倒是頗為享受。

日子平靜而又輕鬆,一眨眼就出了正月,又過了二月。冬天的腳步,不知不覺地走遠了。

知青們已經徹底地融入了樺樹林公社楊樹溝村第十二生產大隊這個群體。

這幫來自各個大城市的孩子們,甚至已經能夠熟練地引火、點爐子、燒炕、用大鍋做飯,在鐵皮排煙筒上晾衣服、在爐蓋上烤土豆……

一個個的,原本細皮嫩肉、滿滿都是膠原蛋白的小臉兒,也都被凜冽的寒風,吹起來兩個紅臉蛋兒。

而原本細膩白皙的雙手,也逐步變得粗糙堅硬,手指和手掌上都長了老繭,不過雖然起了繭子,還是免不了要裂開許多一道一道的小口子。

最有趣的就是知青們那天南海北的口音,都已經被同化成了地地道道的東北話。

薑英秀每次聽到他們帶著東北口音說話,就有點憋不住想樂。而且還總是忍不住想起來那個臉蛋萌萌噠、一嘴東北腔,總是被大魔王打哭的福原愛。

( <':'></a>)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