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選擇好題材,他開始到市場上購買這幅作品的材料。
將材料買好後,他再次看著眼前這個胎料。
一件高檔的漆器產生的過程遠不是外人所想像的那樣,在漆胎上塗上一層漆或者用漆畫上幅畫那麼簡單。
首先是漆胎,各個漆胎有各個漆胎的長處短處。如金屬漆胎堅固其中銀最為尊貴,然而各個金屬的特點不一。再比如木質漆胎鬆軟,容易塑形,但各個木質的特性又不相同。再比如藤竹漆胎,因為單位麵積小,必須要編織,可編織後形狀容易走失。還有瓷胎必須在第二次燒瓷時,就將瓷胎的胎圖在瓷胎沒有成形成燒出來,再髹飾。
因此在創造一幅作品,必須要考慮漆胎的質地。
但這還不是頂級的漆器。頂級的漆器大師在考慮一幅作品,連漆胎的紋理都要考慮進去。無論什麼漆胎都有一定的紋理,特彆是木質漆胎,紋理更多縝密,如果製作圖案時不考慮這些紋理,最後必然會影響到整個漆器的效果。
然後用漆漆物,稱之為“髹”。用漆繪製圖案,稱之為飾。或者又分成平漆與雕漆兩種。平漆就是直接用漆漆胎,並不使用其他複雜的工藝。如果製作精美,也會因為簡潔產生一種可愛感。還有一種就是雕漆,在漆胎上反複用紅漆塗抹,層層重疊,有的還夾雜其他顏色。然後在上麵雕刻出各種圖案花紋。最後是漆的顏色,漆器用漆大多數不用生漆,大多數用加工過的色漆。但在唐朝因為技術的問題,有許多顏料現在都沒有被發現,因此色漆種類並不是很多。當然還是以紅漆為主,這也是中國人最喜歡的顏色。
不過王畫的處女作因為手裡剩下的金錢不多了,造成他隻有選擇剔紅與戧金兩種工藝,因此對色漆的要求並不高。剔紅屬於剔彩漆的一種,還有剔黃、剔綠、剔黑等等,這種手法在明朝張成與楊茂手上發揮到了巔峰,兩位大師也因此名留千古。所謂的剔紅也就是雕紅漆,這種工藝與材料現在唐朝就已經初具模型,因此不需要王畫對材料進行創新,隻要在市場上轉一下,就可以買來所具備的材料。
還有一個,戧金。就是在漆地上用刀或者針劃出纖細的線條,在線條上打金膠,或者將金粉填充做成金色花紋。如果用銀粉或銀箔就叫戧銀。這種工藝曆史更悠久,在戰國時就已經出現了。
當然,對於第一幅作品,王畫並沒有簡單地選擇了這兩種漆法,除了打算利用精美的圖案外,他還準備在剔紅基礎上添加另一種方法——雕填。
這是一種將填漆與戧金結合在一起的新技法,直到明清時才出現的,後來很快普及,成為漆器中的一個大類。這種工藝先作填漆。填漆分成磨顯與鏤嵌兩種。磨顯,在做完糙漆用堆漆的方法做花紋,在花紋輪廓內用色漆填平,然後打磨。鏤嵌就是先刻而後填,直接在成品漆(就是(桼+包)漆,這個字打不出)鏤刻出低空的花紋,填平色漆打磨。
雕漆就是用填漆的方法做好花紋,沿著花紋的輪廓勾出陰文線,在陰文線內填金。也有的用彩漆直接描繪,還有既填又描。王畫正是使用的最後一種方法。
用這種漆法製作出來的漆器絢麗華美,色彩鮮豔。這種風格更受現在盛唐人們的喜歡。畢竟王畫手裡是最後一點本錢,隻許成功,不許失敗,如果不成功,那就會迎來大麻煩了。
除了這些,王畫還準備了一些立體浮雕的方法,突出景物人物的生動感。但他沒有敢用多,怕現在的人們思想觀念接受不了這種藝術。
所謂的奩,指女子梳妝用的鏡匣,泛指精巧的小匣子。畢竟王畫使用這種漆法,需要大量昂貴的金粉,如果器物太大,同樣,他手裡的錢也不夠製作成本。還有一個原因,奩在現代是一個重要婦女用器。連送女方出閣,都稱奩儀。在婚嫁親迎前的一天男方打發人到女家“催妝”,女家送妝奩到男家“鋪房”。催妝是親迎的信號。鋪房有些地方叫“送嫁妝”,即女方所送陪嫁妝奩統稱。但這裡並不是單指奩,包括家具、箱櫃、衣服、被褥、首飾、金銀銅錫器皿等等。備“奩儀錄”一一開列,合冊精裝,置於彩亭之上,用人抬,行於送嫁妝的行列之前。因此稱奩儀。
所以隻要製作出來一隻精美的奩,是可以賣個好價錢的。
終於他開始拿起小刀來,準備動手了,但在動手之前,苦笑了一下,自言自語地道:“沒有想到我藝術家沒有做成之前,首先要學會做商人。”
這是因為他在製作漆器之前,怕失敗,特地到市場上調查過一次,最後才決定製作一個漆奩的事。
隨著他下去第一刀,又說了一句:“還是不行啊,這麼多年沒有動刀,手法生疏了。”
這是自然,這些年來到這個世界後,他摸的最多的還是紙筆,雖然前世一手軟刀雕刻國內幾乎無人能及,這麼多年來,也許藝術感悟更加深刻。可沒有摸過小刀子,手法確實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