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妙手(2 / 2)

玩唐 午後方晴 8479 字 2024-03-09

千萬不能隻給一個銅板,都不夠買紙的成本。

狄仁傑麵露微笑,從懷裡掏出一錠銀餅,這錠銀子體積可不小,看上去至少有十幾兩,在陽光下發出閃亮的顏色。

“狄侍郎,這也太貴了吧。”吉頊在一旁說道。

“不貴,不貴。豈不聞智永一字千石乎?”

褚遂良寫得一手好字,曾經問虞世南:“我的書法比智永如何?”

虞世南答道:“我聽說他一個字值五萬,你的字值不值這個錢?”

時年糧食大熟,鬥米五錢,也就是說智永的一個字值千石糧食的價錢。不過唐朝經李世民治理後,國家太平,漸漸富足,開始興起侈誇之風。時人又重書畫,造成一些大家手筆被世人炒作起來,價值不菲。不但書畫,就是詩文同樣也能賣錢,李邕擅長碑頌,許多人用重金求其文,前後得錢不計其數,史書用巨萬來形容,究竟幾十萬幾百萬不得可知。

唐朝已經出現了金銀當作貨幣使用,但因為珍貴,並不常使用,也不是主流貨幣,使用金銀要到櫃坊與金銀鋪裡兌換成銅錢才可以使用。可因為金銀流失並不象宋朝那麼大,金銀與銅幣兌換關係也比較穩定。這一錠銀子足有十幾兩,換成銅錢就是一萬多文,以少年這幅書畫或許就是值這麼多錢,可書畫的價值還看作者名聲沽價的,從後麵一點來看顯然狄仁傑出的價錢偏高了一點。

狄仁傑並沒有回答,一是惜才,從這少年衣著以及所用紙筆墨硯上看,他家庭貧困,狄仁傑想救濟他一下。第二個也是看這少年看到這一筆巨款,有何反應。

第十四章伴笛

這個少年看著這錠銀子,再看看自己畫的畫。撓撓頭發,向狄仁傑問道:“老使君,我這畫不值這麼多錢吧。”

狄仁傑微笑,說:“何來值與不值,某說你值便值,說你不值便不值。”

這時候書畫並沒有一個規範的交易市場,大多數以賣字畫為生,可價格並不高,而少數真正的大家,卻恥於賣畫,向他們求助的人,也多以贈送禮物相求。其實就如狄仁傑所言,真正的大家手筆,價值很模糊。

可是自己是大家?這個少年想到。

狄仁傑看著他的表情,也覺得有趣。

少年看著狄仁傑手裡這錠銀子,過了半天說道:“雖然說君子不受嗟來之食,可使君這不算是嗟來之食吧?”

狄仁傑再次笑了起來,他說道:“不算,這是某用這個錢購買你這幅畫的。”

少年這才站了起來,來到狄仁傑麵前,施了一禮說道:“這位使君,雖然我知道這幅畫不值這個錢,是老使君慈憐我的。可是五鬥米難倒英雄好漢,現在小子的生活是有些窘迫。老使君這錢,對小子來說,大有幫助。雖然使君衣穿紫服,在朝中一定是位極人臣,小子說什麼後報的話,那是自不量力。可是相信小子,會讓使君這個錢出得物有所值。”

雖然說得很客氣,可他居然坦然接受下來。

崔獻三人相互看了一眼,臉上都帶著微笑,這個少年,真是奇人有奇行,行事與常人獨出心裁,並且他的舉止儒雅,隱隱有魏晉那些名士的風彩。

少年將銀子揣進長袍裡,又說道:“這幾位使君官服非紅即紫,又是一路跟隨大軍東向,一定是朝廷出兵河北的大員吧?”

狄仁傑點點頭,這個少年好眼力。

少年又說道:“那麼小子受到這位使君的恩惠,請小子再為老使君作一幅畫。”

“那也好,”狄仁傑鼓掌道。剛才少年無論作畫的繁瑣手法,還是書寫這個小草的筆法,都曾未見。現在讓這個少年再次作畫,他也很想重新觀摩一下。

狄仁傑說完後,對他的管家說道:“從某的行李中拿出一套紙墨筆硯來。”

這個少年用的紙,還有這個筆,以及這種墨,都十分低陋,影響了他書法與圖畫的質量。狄仁傑雖然並不富裕,可畢竟是當朝宰相,而且朝廷還定時發放紙墨。因此隨行帶來的幾套文房四寶都是上乘的質量。狄仁傑一是憐才,二是看這個少年,用這上乘的四寶,能將他的才藝發揮到什麼地步。

一會兒管家拿來幾張紙,還有一套筆墨硯台。

唐朝造紙業開始發達起來,其中最有名的如益州的麻紙,婺州的藤紙,越閩的竹紙,江南的楮皮紙,臨川的連史紙,羅州的香皮紙,沿海的苔紙,還有繭紙、桑皮紙等種類。其中最好的還是益州的麻紙,是朝廷專用紙種,而其中又分為黃麻與白麻兩種。隻是黃麻隻有宰相才可以專用,故稱拜相為宣麻。

少年剛才所用隻是一般中原所產的麻草打成紙漿的普通麻紙。而益麻紙雖然稱為麻紙,可所用的材料卻是用破布打成紙漿的。這兩者質量不能相比。

老管家拿來是正是益州麻紙,隻是沒有敢拿黃麻,讓這個少年作畫。

另外,管家拿來的其他文房四寶種類,也不是普通的文房四寶。少年看到了也不由失態呼道:“益州麻紙、長安桐油煙煤墨、宣城諸葛紫豪筆、婺源龍尾金星硯!”

狄仁傑有些詫異,咦,這個少年雖然貧困,可見識卻是不差,一眼就認出這四寶的來曆出處。

當然他不知道這個少年兩世為人,前世學問博雜,更愛好各種收藏。認為這四寶來曆並不稀奇。如果現在認不出來,那才糟糕透頂。

少年開始研墨,好將配好兵,好馬配好鞍,有了這幾種紙墨筆硯,少年也來了精神。墨在硯台中越研越濃,少年郎站了起來,對狄仁傑說道:“這位老使君,可會吹笛?”

狄仁傑點點頭。笛子,不難,從小就會吹。隻不過不明白這少年的意途。

少年又說道:“那麼老使君可否為我吹一首《六月》?”

狄仁傑的管家立即斥道:“大膽!”

似乎膽子真不小,狄仁傑是堂堂一個宰相,現在征北副元帥,太子沒有來,其實就是大元帥了。豈能為你一個草民吹笛子?你以為你是秦王啊!

狄仁傑做了一個手勢,示意管家勿要生氣,對這少年說道:“多謝閣下的好意。”

其實崔獻三人也明白少年的用意。雖然未必知道他們的準確身份,但自己這一行人身穿官服,非紫即緋,肯定是出征北方的重要官員。剛才這少年就問過此事。現在讓狄仁傑吹《六月》,少年是彆有用心的。

《六月》出自《詩經,小雅》,讚揚的是周宣王中興功臣尹吉甫文韜武略,指揮才能出眾,幫助周宣王成功地討伐了嚴狁的經過。這是少年祝福他們旗開得勝。隻是少年讓狄仁傑吹笛子,那麼立即從諂媚變了味道,有些鐵骨錚錚。我隻是祝福你們,但不是在拍你們的馬屁。

四人中除了狄仁傑外,也就是吉頊的地位最高,此人刻毒敢言,以殘忍著稱,是武則天時的一個著名酷吏。但他與來俊臣等人不同,雖然殘酷,但並不胡亂殺人,更識大體。最主要他膽子大,敢於進言。來俊臣罪行暴露後,武則天還舍不得殺來俊臣,吉頊攔著武則天的車駕,強行勸解武則天誅殺此人。終於使這個暴吏繩之以法,來俊臣被處死後,東京百姓爭相來割來的肉,輾轉踐踏成泥。又規勸二張立李氏為正統,終於使武則天作出傳子不傳侄的決定。

因此,這個少年這個舉動,不但對了以耿直著稱的狄仁傑味口,也對了吉頊的味口。

就看到了狄仁傑不顧這把笛子簡陋,還沾了這個少年的口水,從少年手上接過來,吹了起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