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站住(1 / 2)

玩唐 午後方晴 4132 字 11個月前

王畫明白他的想法。。。可在王畫心中卻不讚成這種想法。每一個人,無論他是官員還是農民工人商人,都是社會的一個成員,隻要他通過自身的努力,取財有道,都值得尊重的。這就象一個人身上的器官一樣,也許心臟比手足更重要,那麼隻愛護心臟就不愛護手足了?每一個成員都是構成社會的一個有機整體之一,離開誰都不行。

就是執法的官吏,讓人厭惡,可沒有他們清理這個巨大身體的有害細胞,同樣也不行。說到酷吏,包拯也算是一個酷吏吧,鐵麵無私,無論什麼人犯了法,照樣處置。可為什麼百姓還這麼擁戴他?但不要象來俊臣那樣,什麼人都要傷害,那不是衛士白細胞了,而成了癌細胞。

但在這時代,連姓氏都分為三六九等,同樣姓王,還成了不同姓,更是分成了高低,更不要說人了。

這個道理太超前,沒有辦法說得通。

王畫也沒有與他多做解釋。

除了這三道工程外,還有一項小一點的工程,那就是底紋,因為傳說釋迦牟尼和觀士音菩薩頗愛蓮花,用蓮花為座,自此所有寺院裡的佛像都是以蓮花為寶座。因此王畫在另外三麵上用了蓮花紋。但在他自己書寫這篇銘文下麵,為了突出它是這件漆器的靈魂所在,王畫采用了其他紋飾。

一開始他想用龍紋飾。但怕引起有心人故意曲解,畢竟現在龍是皇家的象征。於是最後選擇了鬆紋飾。雖然龍作為中國的圖騰,也更能代表這件漆器的進發向上的內涵,可自己的安全還是要排在第一位的。因此王畫隻好舍而取次。

漸漸寶林齋的動作,開始有人注意到了。

翰林齋這一次動靜很大,不但請來了許多工匠,連小李將軍的圖畫也作了出來。但這些工匠指著屏風上的圖畫,議論紛紛。不能就這一幅畫吧,怎樣使它變得珍貴起來。於是借用了王畫第三件奔馬圖箱的工藝。比如在人物衣服袞金邊,采用鑲真實的金絲進去。連桌子上的杯碗都采用真實的和田白玉往裡麵鑲嵌,也就是說,將這些杯碗從屏風上下下來,還是真實的玉杯玉碗,隻是變成了迷你版。

就連斷裂的山體,眾人都在商議使用真實的瑪瑙鑲嵌。但如何鑲嵌進屏風裡麵,不破壞圖畫的整體效果,還得要商議。至於屏風圖案外的紋飾邊角,更是使用了無數的象牙、玉石、雲母,甚至連祖母綠都用了上去。

小李將軍聽著這些工匠的議論,鬱悶地離開了。這還是我的畫麼?

寶林齋這邊也請了大批的工匠,一下子都知道了,兩家開始打擂台了。這次兩家行為恰恰相反。依王家的底蘊,應當行事低調,這才符合王家的內涵。而寶林齋的後台,大多數人不清楚,但少數人還是知道的。他們後台很強硬,行事也象暴發戶一樣。可這次寶林齋卻十分低調,從上到下,守口如一。至於這些工匠製作什麼漆器,更沒有一點口風透露出來。

讓人感到不解。

但都知道,不久後,一場好戲就要上演了!

工匠的到來,王畫也開始忙碌起來,首先一件事,得把平麵圖畫出。嚴格來說,有兩大幅平麵圖。一幅是畫在木材中間的直麵上,然後進行漆雕。另一幅是做一個樣板,照著這個比例在木材上端進行實體雕刻。不然這麼多工匠,你下一刀,我下一刀,最後還不知道雕刻什麼樣子。

為了使這些工匠有一個更好的參考,王畫務必使這幅巨圖畫得栩栩如生,這可是七千多個人物圖案。王畫幾乎廢寢忘食地工作了近十天時間。這才畫了一半。

就是王畫身體素質好也吃不消了。正好這一天是寒食節,也就是清明節。

本來清明節是清明節,是二十四氣節之一。寒食節是寒食節,這是重耳當上國君之後,忘記封賞介之推。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背著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到了唐朝,將拜祭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並為一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