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他都忘記了玉真身上發生的另一件事。自從李隆基的老子唐睿宗被武則天逼下台後,老武大姐對這個兒子十分不放心。於是她的婢女團兒,誣陷睿宗的太子的劉皇後和德妃,說她們經常半夜三更在屋子裡做咒蠱,詛咒武則天,武則天就派人將太子的後妃殺死在後宮,然後拋屍。德妃就是李隆基兄妹的親生母親。
因此,那天看到王畫那件漆奩上有些淒愴的宮女圖,小丫頭說想起媽媽。
雖然武則天十分喜歡李隆基,但這時李氏地位稍轉好一點,況且繼承人是李顯,而不是李隆基的父親李旦,李隆基還是立即將她的嘴巴捂上。連她的貼身太監,都害怕王畫的發跡,影響到玉真的安全。
加上後來的武韋之亂,使得玉真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看寒了心,所以才要修道出家。
同樣對李隆基王畫也沒有好感。早期李隆基還行。後來扒灰不說,差一點將唐朝弄亡了。
但事情不是他所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小丫頭還是一個孩子,得了好東西,總想把它拿出來與人分享。
這一天,春天正是濃烈的時候。少年時的李隆基才氣過人,與一群學子以及一些不得勢的官員來到邙山上踏青,吟詩,不管是真好,還是假好吧,相互都奉承幾句。
小丫頭看不習慣了,她終於按捺不住,將王畫那兩首詩念了出來。甚至還把這首《清明》變異而來的三言四言五言以及小令全讀了出來。這兩首詩,一首勝在意境,一首勝在氣勢,這兩首詩各有千秋,將一乾詩人震得兩眼發花。
於是追問是誰寫的。
雖然是小丫頭吟出的,可沒有會相信是她作的。
小丫頭支支吾吾地沒有回答。雖然沒有到完全懂事的時候,可也知道王畫再三說過不要讓人打擾,說出來恐怕不好。自己畢竟受了人家的好處。
李隆基狐疑地問道:“到底是誰?”
小丫頭趴在他耳邊說道:“就是那天賣漆奩的小孩子。”
李隆基聽了笑出聲來,人家是小孩子?比你還大上好幾歲呢。但一會驚喜道:“你在哪裡碰到他的?”
這個小家夥(他也忘記了自己比人家隻大上一歲)整是一個神龍見首不尾,狄仁傑在偃師遇到他後,就沒有找到人。來到洛陽後顯了一下身後,又象是從人間蒸發了一樣。
“他在南城門外一個農莊裡,正在製作一件漆器。”
“好,你帶我去見他。”
“不行啊,他說過不願外人打擾他。”
“那有這個話。”李隆基牽著她的手就往回走。現在再找不到,說不定那一天又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