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烈音(2 / 2)

玩唐 午後方晴 3939 字 11個月前

“公主果然好學問。”

這正是《廣陵散》。在傳說中,嵇康遇到仙人得到這本樂譜,可嵇康死後,這個樂譜失蹤了。但實際上這個樂譜是根據聶政刺殺俠累故事創作出來的,故事中聶政士為知己者死,他姐姐為使弟弟揚名天下,不惜以一個婦人之身,險行千裡,認屍正名,這個故事在春秋各國被人紛紛傳頌。

因此,這首樂曲十分激烈,同時也最有獵獵古風。

這時嵇康生前最喜歡的古曲,他在臨死前不但彈此曲,也說過:“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這不是他死了,就沒有人會彈奏了。而是指他死後,沒有他那種高潔的古風之情操,想彈也彈不好!

王畫彈奏的《廣陵散》與現在的《廣陵散》有很大區彆。為此王畫還特地請李紅彈奏了一回,作了比較。正因為這種激昂之意,《廣陵散》遭了兩次劫難。先是晚唐樂家孫希裕認為《廣陵散》有傷國體,將樂譜燒掉。但這次還好一點,第二次朱熹下了一個結論,認為憤怒急燥,聲最不平和,有淩君之意。

對於此事,王畫在前世隻說了一句:“偽君子!”

這一次攻擊由於朱熹的名望,和淩君這頂大帽子,才是真正致命的打擊。後來彈奏此曲的人漸漸少了。

還是近代管平湖大師等人遍搜古譜,才重新將它展現出來。雖然此曲激昂不亞於原譜,但與原譜區彆已經很大了,因此也可以說是偽譜。不過這不妨礙它還是一首優秀的琴曲。

雖然王畫說了李裹兒的好話,但他的眼睛清明,態度不亢不卑。李隆基看了歎息一聲,王畫有本事將這首《廣陵散》改得麵目皆非,但不失原意,這個才華他不佩服。主要還是王畫的節操,隻有這樣高潔的品質,才能麵對強大的太原王家不肯折腰,才能在得到祖母賞識的情況下,毅力然返回故裡,過著隱居的生活,才能麵對自己這些王孫,態度自若。

他拱手說道:“這樣的曲子,也隻有君才能彈好。”

這可是一個了不得的誇獎了,簡直將王畫放在與嵇康同一位置了。

王畫還沉浸於在這首樂曲裡。

這首曲子是他一生的最愛,也是最敬的曲子。遙望著夜空,他幽幽地說道:“恨不能與嵇叔夜生於同一時代耳,共彈四弄(嵇創作的《長清》《短清》《長側》《短側》,合稱“嵇氏四弄”,與東漢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隋煬帝曾把“九弄”作為科舉取士的條件之一。)”

夜風還在吹打著他散亂的長發,可是眾人卻是寂然無聲。

第二天,眾人就要離開青山溝了,在臨離開青山溝前,王畫還到了準備造新紙的地方察看了一下。

看到水坑裡漚著竹子,李裹兒奇怪地問道:“這是做什麼?”

現在還沒有出現竹紙。

王畫答道:“這是我用來造一種新紙的。”

“用竹子造紙?”

王畫點了一下頭:“還沒有造出來,需要經過一些試驗,如果成功的話,會使紙張成本迅速降低,而且厚度會減少一大半。”

李隆基聽了覺得不可思議,與這個少年交往時間越長,越覺得他全身充滿無窮的智慧,過了一會兒,他忽視有所悟,再次鞠躬行禮。

小玉真不服氣了,自己這個最佩服的三哥,怎麼看到這個可惡的小家夥,總是行大禮?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