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畫回到了青山溝,這一次又引起了轟動。那幾個不知來曆的少年離開了,很好理解,畢竟他們身份尊貴,怎麼可能留在青山溝這個偏僻的地方多長時間呢。隻是王畫又收了一個俏生生的小丫環,跟在王畫後麵怯生生地看著村口湧上來圍觀的人群。
看到了公孫大娘的樣子,王畫又想起那天溫縣街頭她對敵時英姿颯爽,這兩者簡直是天壤之彆。
古人雲,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誠不欺我也。
來到家中後,將公孫大娘安排好,王畫喊來了鄉親,將煤從船上挑到瓷窯上。順便也要看一下他父親將瓷窯弄成什麼樣子了,還有對瓷窯革新就要開始了。
來到了瓷窯,王迤看到了王畫,臉上神情很得色。
看在他這個兒子麵子上,從接手瓷窯開始,一路綠燈。加上他手裡的新技術,已經燒出第一爐窯瓷,成色很好,賣了一個好價錢。現在正在準備燒第二爐窯。
他拿出一個白瓷碗。
王畫接到手裡看了一下,是稍稍比鞏縣其他普通人家窯瓷燒出來白一點。但總體感覺,還是沒有改變唐瓷那種粗糙的情況,甚至還不如鞏縣的某些官窯作品。
當然了,他隻是一個民間作坊主,燒出這樣的瓷器已經很不錯了。
王畫看過後,輕淡地將這個瓷碗放下。這讓王迤很失望,本來還指望這個兒子看到後會誇獎幾句,沒有想到居然這個兒子似乎不屑一顧。
王畫看了看瓷窯,當初黃家咬死了價格,除了地形外,這個瓷窯器具齊全,占地麵積也不小,這也是重要的元素。既然老子要玩,這個窯洞留下來給他父親玩吧。王畫準備收拾一片地方,就著這個窯洞再開一個新窯。當然麵積有可能還會狹小一點。這個問題也不大,後麵就是山嶺,屬於官地,可以向那個索縣令申請一下。相信他會買自己這個小麵子的。
聽了王畫的想法,王迤狐疑地看著王畫。
燒瓷可不是製作漆器,畫畫,這可是有許多程序的,還有配方。你是什麼時候學會燒瓷的?
想了想,這個兒子不能用常理來看待,如果要問,他又是什麼時候學會製作漆器的?
隻好鬱悶地命人收拾場地。
必須將地方騰出來,王畫看還差多少地皮。一座瓷窯所須的地基一般來說,是在三到四畝。當然地方越大,越好挪開空間。王畫看到工人在搬運,他腦海也在思考著下一步的安排。
首先就是窯爐,不同的窯爐設計,對聚火、空氣通風程度、操作以及燒製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現在鞏縣這些窯爐形狀必然要淘汰。他在腦海裡回想宋朝定窯的窯爐進化。
對於定窯窯爐形狀,用一句很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掀起你的蓋頭來。
再說明白一點,就是一個饅頭形。但開始在宋朝定窯窯爐是馬蹄形的,後來到了金朝時,才發展成饅頭形,這種窯爐形式很快被普及,象磁州窯一直到建國初還在用這種饅頭形,或者又稱為蒙古包形。
王畫也不完全是複古。有許多好的工藝,還是讓它提前實現的。比如煙囪,從唐到宋朝,窯爐盆腔小,煙囪細長,到了明清煙囪越來越高大,最後從圓柱形,也改成四方形。這一點對火力將會產生巨大影響。
現在高大,很難實現,因為沒有水泥,缺少堅固的凝固劑。但現在這種煙囪必須要改良的。
然後就是裝匣技術。
現在燒製瓷器都使用層層疊加燒製,又稱疊燒,所以內外底都留有支燒痕,這比如一個人的臉,長得再好看,可臉上出現一大塊黑疤,未必不怎麼雅觀。還有一點就是疊加在一起,造成作品有煙炱與砂粒粘附。這也是後世出土的唐瓷,所稱的黑點。到了晚唐五代,人們發明了單件裝匣燒法,改變了這一缺點。可另一個問題再次出現,沒有很好地利用爐的空間,產量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