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鼎(1 / 2)

玩唐 午後方晴 7317 字 10個月前

自己好心,讓一群靠廢立皇帝謀取上位的所謂清臣,當作了驢肝肺了他在氣憤之下,也讓王畫誤導起來。

然而朝中的大勢比武則天掌政時更亂,除了一再次準備觀望的大臣外,有武家重新強大起來的力量,還有韋皇後掌控的力量,以及這五王的力量,相王與太平公主的力量,原來五王他們應當屬於相王與太平公主或者李顯的人。可現在形勢明朗後,特彆是張束之貶放了姚元之,他們之間也產生了間隙。

這一點更沒有王畫做得睿智。

千萬不要說王畫真的謀反,或者他想逆天行事,強行重新立武則天為皇帝,開罪天下所有人,這不是他才試天下那麼簡單的。比如建春門的離奇打開,比如李裹兒出城親自“彈劾”王畫,還有李顯與韋氏對王畫的奇怪態度。

然而這時候王畫卻知道激流勇退。來換取李顯與韋皇後的安心,可這些大臣,或者說什麼王與公們。居然都沒有看出來!

既然想死,自己何必犯傻勸解!

而且現在朝堂比武則天晚年更加混亂失控,憑作為,李顯也遠不如武則天,雖然晚年武則天處事有些變得昏庸,可在王畫那天震動西京的幾條進諫下,也有一些亮點。

現在呢?隻讓他看到黑暗渾沌一片。

敬輝不知道因為自己的傲慢,後來武三思與他們爭鬥,正直敢言的宋螺始終在朝堂沒有為他們發一句言,講一句公正話。

這時候薛季托也悔悟過來,他低聲對楊元琰說道:“明天我們一道向皇上辭去官職。”

他雖然不是五王之一,也是神龍政變的策劃者之一,而且他與張束之他們也有不同。原因就是他雖然是一名乾臣。不然魏元忠也不會與老武頂牛,說非薛季和不能代了。可他做過一件最大的錯事,以前他為了升官發財,同樣誣陷過李旦的王妃德妃母親,也就是李隆基的親外婆龐氏。

當然李隆基懷恨在心,李旦為了大局,一個妃子的死亡亦無不可,況且是妃子的娘家人。

可這讓他在五王中因為此事處於一種尷尬的位置。他不管王畫是真心將他們逼退,反而是為他們好,還是刻意將他們拖下水,這趟混水早點撇清為妙。

這些大臣勾心鬥角,心思重重。然而王畫卻是無比的放鬆。

得到聖旨後,血字營將士並沒有騷動,對於一些親信將領,王畫早就暗中通知下去。

而且在王畫昏迷時,同時李顯在加封王畫為縣公時,也將王家罰沒的財產歸還。於是王畫抽出兩萬絹錢,交給了莫賀乾,還有他信任的哥舒翰以及他的同門師兄弟薛嵩等人保管使用。

首先就在暗中發放了一部份錢。撫恤了犧牲受傷的士兵。

隻是對於血字營調到都州,王畫不是很滿意,一是離京城遠,二是交通不便,三是血字營將士對哪裡的地理並不是很熟悉。

不過也沒有關係,既然那個闕特勤訂了一個盟約,可以讓他操作一下。讓突厥居民南遷,同時出動軍隊。當然不是真開戰,這是逼迫,這樣一來血字營可能再次會被調到豐州一帶。

這是一個可能,如果不行,呆在都州也不是沒有機會。

血字營一聲不響地離開了,王畫送都沒有送,早就安排吩咐好了。不過他還躺在床上,起來不方便。

連護衛王家的兩百個。士兵都全部離開。但這次王畫沒有犯傻了,雖然還象以前那樣大開中門,可招騁了許多護衛,這些護衛都是血字營士兵推薦的。不但勇敢,還要人品好。至於待遇到是不愁,王家最不缺的就是錢了。

但這樣一來。王畫同樣有了許多暗中操作的可能性了。而且因為這次遇刺,王畫請了大量護衛,也沒有人會特彆注意。

隻是王迤不住歎惜,這次如果不是王畫強行拒絕,是縣公,而且是禮部侍郎,離宰相也隻是一步之遙。多風光啊,王家也真正做到光宗耀祖。但王畫不同意,他也不敢勸說。

王畫不但開心,而且這幾天畫了許多衣服式樣的圖紙。

漸漸地這件事在洛陽傳開了。李裹兒身上美麗的衣服,從來都沒有見過的衣服不停地推新出陳,沒有人注意那才叫怪事。仕女與貴婦們紛紛跟風。

很快就知道是王畫親手設計的。

也難怪,如果不是這天生神童。旁人那會想到這麼多好看衣服的款式?

於是王畫開始引領著唐朝的時尚生活,連韋氏也悄悄托李裹兒,讓王畫設計了幾款新式衣服,還送了幾個手巧的宮中織女到王家,替李紅打下拜

女士們歡呼春天到來了,然而男人們感到莫明其妙。王畫以前燒瓷、製漆,那怕就是製作犛航,還能理解,可一個大男人,一天到晚逐磨女人衣服款式,有點怪異。

終於有大臣看不下去了,不是老張。老張聽到這個消息後,狠狠地唾了一其唾沫在地上說道:“這小子,不成氣候的東西!”

而是宋壕,他特地來到王家勸說王畫。

王畫一擺手道:“你看我這樣子。躺在床上,哪裡去不了,除了看書,不找點事做,怎麼行?”

可你也不找這件事做啊。

王畫看著他的眼神,吃不消了,再次攤乎道:“好了,我怕了你了。權當我休息一段時間,放心。我不會忘記恩師的囑咐的。”

聽到王畫這樣說了,宋螺才離開王家。

但走在路上,突然好笑起來,說不定王畫這又是在弄什麼鬼了,想一想,現在的朝堂,幾乎都沒有大臣關心政事,全在勾心鬥角,連王畫躺在病床也不例外,他又好氣又好笑。

不過與王畫引領唐朝女子時尚相比,朝堂不斷發生的大事更加引人

先是敬輝率百官上書,說五運迭興,事不兩大,諸武封建依舊,因此請降王爵以安內外。同時也自己請求退讓王位。李顯不聽。

可是敬輝依然不甘心,而且確實也說得在理,連宋壕也正色對武三思說道:“今太子複辟,王當以候就第,何得繼續乾淑朝政,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