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天津橋外的喊冤(2 / 2)

玩唐 午後方晴 9921 字 2024-03-23

王畫讓李紅代寫了一篇奏折,將事情原委說了一遍,並且說道看來我不適合做這個官了。得,我現在有愧陛下的垂愛,我將所有官職爵位一起辭了吧。

聽到這個消息,大臣們麵麵相覷,然後將視線一起集中在武三思身上。

想要謀害王畫,現在有很多人,比如那個什麼大夏國。還有五王集團的許多人同樣對王畫恨之入骨,不過現在五王希望王畫打擊武三思,因此暫時沒有這個企圖。最後隻剩下三方的人馬。

相王李旦,都在懷疑是李旦綁架了李持盈,演了苦肉計,歸根到底是不想將李持盈下嫁給王畫。而且他也有能力調動這麼多刺客與軍用弓弩。

但現在也聽到風聲,說李旦已經托小郡主親自到王家說同意這門親事。或者還是苦肉計,明是同意,暗是拖,隻要將王畫刺傷或者刺死,這門親事拖下去或者作休。可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刺傷拖下去這門親事,也許符合李旦的想法。刺死李旦就未必會這樣想了。畢竟現在與王畫主要矛盾的對象是武三思。留著一個活生生的王畫對付武三思。比拒絕這門親事,對李旦更加有利。刀箭無眼,又在深夜之時,視線不太清楚,人手又多,誰能保證這麼多弓箭突然射出,隻會射傷王畫而不會讓王畫致命。事實上王畫也多次用手抓住了射來的弓箭,如果有一隻弓箭沒有抓住,又是什麼樣的後果呢?

如果是旁人還會出昏招,但誰能相信李旦會出昏招?

李旦排除了。

然後是太平公主,也有能力調動這麼多刺客與軍用弓弩,然而她與王畫還沒有發展到想要至王畫死地的地步。況且她現在隱隱地與武三思同樣不合。

當然,還有人想是王畫自己導演的苦肉計,可一想這不是一個兩咋。人的刺殺,而是十咋。人的刺殺,如果萬一失了手怎麼辦?王畫就是用苦

那麼隻剩下武三思了,而且他昨天到了上陽宮,明顯是見武則天了,不用猜,是讓王畫迎娶李持盈。最後讓李裹兒生氣,王畫失去這個靠山。就連李顯都猜出了武三思的用意,不過他對此事采取不聞不問的態度。

所以一分析,最後一起將嫌疑定在武三思身上。

武三思臉都漲紅了。

不要說昨天晚上,就是以前王畫幾次遇刺,也與他無半點關係。甚至他還想說,昨天晚上王畫與他都差點議和了。可說不出來,誰相信?前麵自己網給王畫下絆子,還親自到王家挑畔,邊上還有老魏同誌作證。後麵王畫與他議和?當然還有嚴挺之父子在一邊,可就算他們講了“公道話”王畫的話說得也很隱晦,可以這樣想,也可以那樣想,最要命的是自己沒有答應。頂多說了一句我相信了,這算什麼?

這個黑天冤枉跳到黃河都洗不清了。

滿殿大臣都這麼安靜地站著。

雖然許多人對王畫不滿,然而王畫都拒絕了李顯的升遷,主動低調避嫌,不管他是真低調還是假低調,立了這麼大的功勞,吃了這麼多的辛苦,回到洛陽後依然做一個小小的學士。

“武三思做了這麼一手”未免有些心狠。

武三思看著大家的臉色,自然知道世門在想什麼,氣得差一點一口氣沒有噎過來。

但這件事並沒有到此結束。王畫辭官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怨氣,可他兩個心愛的小妾不樂意了。

李紅與沐孜李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一麵大鼓與兩個大錘,天津橋北就是皇宮,天津橋上守衛森嚴,普通老百姓是跨不過去的。於是兩個少*婦將大鼓往天津橋南邊一架,然後將大鼓敲響。同時還寫了一份大的狀紙,上麵寫道王畫曆年的功績小從幽州殺到漠北,從漠北殺到西域,硬是打出一個太平大唐。前幾個月,米價漲到每鬥米兩百多文,一百多萬百姓遭到洪水之災,國家到了危急關頭。王畫與皇太子危難之時出馬,幾個月下來,災民全部安然無恙地安頓下來,米價也跌到安全線。但王畫自己呢?沒有要官沒有要爵,依然是一個小學士。還有王家這幾年掙的幾十萬婚錢,為什麼王畫隻穿了普通的綢衫,這些錢到了什麼地方去了?

一大排長長的賬薄貼在河邊的石欄上。貼了很長的一段,賬薄上賬目清清楚楚,安頓貧困百姓。救濟災民,撫恤將士。

最後問道,為什麼再三的有刺客對王畫刺殺?又為什麼每次沒有找出真凶幕後凶手?究竟是找不到,還是有誰在默認凶手的行為,包庇凶手?

這一下子可熱鬨了,其實春天王畫起兵時,洛陽還有許多老百姓對王畫仇視,但老百姓終歸是老百姓,他們是德忘的。後來王畫將米價平定下來,最受益的還是老百姓。因此現在洛陽百姓對王畫的印象頗為改觀。

看著兩個漂亮的少*婦在聲淚雨下的哭泣,再看著那一行行賬冊,所有老百姓都抱著同情。

士兵一看這樣下去可不行,那是嚴重影響了大唐的“市容”於是想過來勸說,其實也未必有惡意,畢竟在士兵心目中,王畫是一個戰神。有很高地位的。

但老百姓發生誤解,認為這是士兵想抓李紅與沐孜李,於是不知是誰帶的頭,一哄而上,很快幾十個士兵淹沒在人民的海洋裡,等到他們跑出來的時候,頭盔也沒有了,兵器也不知跑到哪裡去了,盔甲都差點讓人解了下來。

一個個匆匆忙忙地跑到皇宮稟報。

大家一聽,知道這不是王畫的作風,他不會主動要官要爵的,如果這樣,不如昨天宮宴不拒絕李顯的聖旨,這是兩個小妾心痛的,心裡麵悲憤,才作出這件事的。

還真是李紅的靈感,她聽過王畫講的一個故事,有的故事中有告禦狀的情節。怎麼告禦狀,她傻了眼,於是與沐放李一商議,沐孜李想起來這個奇怪的告禦狀方法。

李顯一聽傻眼了。

你能拿她們怎的?說的句句屬實,而且再三的遇刺,還不知道傷勢有多重,換作誰是王畫的親人,都會著急。

於是看著武三思,眼中都噴出火來,現在如果不是朝堂之上,他都能跑下去,將武三思活活掐死。

但這事兒不能拖下去,他想了想,說:“眾位愛卿,跟聯一道來吧。”

走出皇宮,親自安慰這兩個潑辣的小妾,順便看望一下王畫,這還是他第一次主動看望王畫,其實他心中也有虧意。本來不知不覺的,現在經李紅與沐孜李這一張揚,也象做夢一樣想起來了,王畫是為大唐立下不少功勞。自己待他有些欠虧。

天津橋南,還繼續圍得水泄不通。但看到皇帝來了,還是自動讓出一條道路。

可李顯看著百姓的眼神,總覺得有點兒不對勁,一種冷淡淡的味道。這是他。

武三思也跟了過來,主要他想王畫為他說句好話,不然發生這件事,也不知道是那咋。缺德鬼做的,一起賴到自己頭上。剛剛在李顯心目中恢複一點好映像,全部化為子虛烏有了。

但他還是低估了民憤。

現在這麼多人,黑壓壓的一團,有的人就產生一個想法,這麼多人自己扔一兩塊石頭,沒有人注意吧。其實老百姓對武三思的仇恨,王畫遇刺隻是一個引子,主要還是滑州決堤案。而且因為王畫臨時組成的那個劇團在洛陽公演過許多回,洛陽老百姓因此對滑州遭遇都抱著同情心。

天災那是無奈,可滑州百姓那是純粹的**。那麼多無辜的百姓死了,但最大的凶手安座朝堂,現在居然又刺殺王畫。

因此不知是誰帶的頭,扔了一塊石頭,砸向武三思,於是許多人撿起地上的石頭瓦片兒,甚至爛泥巴,以及幾顆大白菜,砸向武三思。

其他大臣一看不好,趕忙離武三思有多遠就離開多遠。士兵也舉起盾牌,替武三思遮擋,可哪裡擋得住。一會兒武三思哭爹叫媽,甚至有一個人用紙包著一團狗屎,也不知乍的那麼準,正好扔到武三思的頭頂上。

武三思現在跳黃河的心思沒有了,因為太遠,他隻想跳下洛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