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通吃、金星紅絲、捉奸在房(2 / 2)

玩唐 午後方晴 10963 字 10個月前

而且欽硯種類也不少,產地還有好幾處,除了江西簍源龍尾山外,還有安微欽縣、休寧與祁門等都出產欽硯,但主要沿著欽溪兩岸一帶。其中羅紋硯最發墨也最易筆鋒,實用價值很高,可名氣最大的卻是金星硯。從唐代開采欽石以來,金星硯名氣一直高居傍首,被認為是欽硯的代表。金星硯本身因為硬度高,堅潤耐磨,且越磨越亮,衝洗容易,光亮如初。而且金星是一種硫化鐵礦物質,色澤金黃閃亮,散布在深青色硯石底色上,顯得非常優美,有奪目之韻。

這兩種硯石龍尾山最多,但龍尾山的羅紋硯如果細分起來,有十三種外山羅紋,一種裡山羅紋。同時還有三種金星,除了它們外,有七種眉子石,一種金暈硯石,銀暈、龍鱗、玉帶、豆斑、雨點、魚子諸品。大多數人認為欽硯是出自安徽,這是疏忽的說法,真正最大的產地卻在江西龍尾山。還有雁湖眉子、仙人眉等眉子硯名品,蘇東坡對眉子硯最推崇的。婆源縣羅紋山古廟前廟前青石,也是極品,但傳世極少。淳安龍眼山青溪龍硯,有雲龍雨雪三十多個品種,也是佳品。還有欽縣欽紅同樣也欽硯中的絕品。但最珍貴的還是黃山裡一種卵石硯,就象端溪中的子石一樣,十分罕見難得。

總之,欽硯分布廣,石源淺,不象有的端硯那樣,必須挖出深坑,才能找到好石料。但欽硯中佳品原料尖因此,王畫對這些人能不能找到上乘的原料,持著懷疑的態度,也沒有抱多大的希望。

另外一種就是紅絲硯。

紅絲硯出自青州黑山紅絲洞,後來原料枯竭後以臨胸老崖崗為主產區。因為石質赤黃有紅紋,所以得名,而且容易發墨。所以一段時間被譽為諸硯第一,柳公權就說,硯青州第一,修州第二,始論端欽,指的就是紅絲硯第一,澄泥硯第二。宋代蘇易簡也說,紅絲硯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欽州龍尾石第三,餘皆中下。其實這種說法。未免有失公正。但確實紅絲不但發墨,也十分地美觀。

不過原料更少,產地也更窄,紅絲石洞也是後來命名的,現在王畫不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因此同樣對能不能找到珍品,沒有抱多大的希望。第一個吃螃蟹,難免會這樣。

況且王畫也隻是為了興趣愛好,也沒有指望它來賺錢。

這是第一批尋找的硯石,除了這兩種硯外,還有端硯與佻硯、燕畿梅山烏金硯,也派了人去尋找,但還沒有消息傳來。

第一批帶回來隻有幾百塊硯石。雖然工匠也帶了墨當場做了試驗,可石硯考慮的元素很多,能不能發墨,磨出的墨汁光澤度,以及用這種墨水寫出字經過時間的考驗效果如何,還有石料本身溫潤度,美觀度,堅硬度,因此工匠不敢確認。所以帶了一批回來,這是讓王畫指正一下,以後有了榜樣,尋找起來更容易了。

工匠在中間選了幾十塊看上去比較滿意地帶到王家小心地將它們搬出來。主要成本太高昂了,王家花了重金雇他們前來,這近兩個月來回奔波的路費,尋找的費用,開采的費用,以及他們本身的工薪與食住衣行費用,每一塊石料價值攤下來都不菲。

但幾個少女都產生了興趣,看著王畫。

因為知道,王畫又要創造出來美妙的事物了。

先倒下來的是從欽州以及龍尾山等地區找來的一批欽硯。

王畫從床上坐了起來,可因為傷勢,爬不下床了。於是讓工匠一塊塊地拿給他看。

其實拋開產地不談,按紋理來區彆,欽硯又分為金星、銀星、羅紋、刷絲、眉子等種類。金星中細點狀稱為雨點金星,大點狀為金錢金星,線狀為雨絲金星,花狀為蔡花金星,連成片雲狀稱為金暈。但美觀度還是看能取材的圖案的,狀龍尾的最好,狀花瓣落滿的次之還有金星帶綠的,花紋象蘆花的,有的像織羅圖案的,等等,這些更次。但分是這麼分的,現代想開采出來一塊什麼圖案,都已經是難上加難了。

銀星就是指硯麵上有很多白點,大小象粟米那樣。但不管是金星還是銀星,有星處是千萬不能磨墨的,這些星紋在製成成口硯台時,要避開,將它們當作側麵,製成各種圖案,術語稱為金銀星牆壁。

羅紋指硯石如細羅紋質潤如玉。刷絲是指紋細密如發,如果黃白相間,又稱為金銀間刷絲。眉子是指紋理像甲痕或者躺著的蠶。至今卵石硯,王畫基本上就沒有想過。但他在滑州時都用筆寫了下來,如果能找到則更好。

王畫拿著硯石一塊塊地分析,從質地到圖案到紋理,再到石料本身。不但講給工匠聽的,也講給白亭聽的,以後她就是墨海齋當家的掌櫃,這些知識必須要精通。

大多數是普通的欽硯,有許多根本上不了台麵,王畫一一指出。不過也能經常看到真正的銀星、羅紋、刷絲、眉子、龍鱗、玉帶、豆斑硯。遇到這些硯石時,王畫小心地講解,製硯時怎樣利用好這些圖案花紋。

不但如此,他還再次講解采石注意事項。這也是重要的一環,如果工再沒有眼力,看不清石壁與石脈,就會浪費好的石材。有時候為了挖出一塊好的石材,要根據石脈的走向。鑿下來好大的一塊石壁。特彆是端硯,所以說端石一斤,價值千金。就是其他的硯石,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找到的,比如漲硯,許多在深水裡麵。開采下來要維料,分出等級,然後將將有瑕疵的,有裂痕的,或爛石、石皮、頂板底板,,統統去掉,剩下“石肉“這個過程首先要懂得看石。憑實踐經驗,內行的維料石工能夠“看穿石“可以預測到表層看不到的石品花紋與星眼或者端硯中的綠點。外行的,那倒好,咣咣,幾斧子下去,一條好好的龍尾金星能變成廢料。

其實王畫是在教導,現在指望工匠有這眼力,把握好開采與維料不出現失誤,那是天方異譚。

將外皮錄下來,那就是設計了,也就是現在王舊肌的如何利用圖案花紋六高明的設計,不但利用花紋圖閉”能彙集文學、曆史、繪畫、書法、金石於一體,這才是真正的頂級硯台。

設計好圖案後就是雕刻,這要對硯璞因材施藝,因石構圖,還要根據硯璞的石質,去粗存精,並考慮題材、立意、構圖、形製以及雕亥技法如刀法、刀路。至於刀法又分為深刀高深雕與淺刀低浮雕雕刻,還有細匆、線玄,適當的通雕鏤空。采用什麼雕刻技法和刀法,要視題材和硯形、硯式而定。如要表現網健豪放的多采取以深刀雕刻為主,適當穿插淺刀雕刻和細刻;要表現精致古樸、細膩含蓄的,則以淺刀雕刻、線刻、細刻為主。

到了這地步,作品基本上完成了,但還要配盒,這是一個包裝與保養的程序。硯盒用料同樣很講究,有的都用紫檀、酸枝與楠木做硯盒。最後是打磨,首先用油石加幼河砂粗磨,目的磨去鑿口、刀路,然後再用滑石、幼砂紙反複磨滑,使硯台手感光滑為止。最後是“浸墨潤石“過一兩天後褪墨處理。硯石磨光的好壞,直接影響硯石的品質及使用的效果。因為人們在選擇硯台時,除了以水濕石察看石色,鑒賞石質和石品花紋外,還常用手按摸硯堂所謂手感,看是否細膩,潤滑,這一切都與硯石的磨光有直接關係。

工匠無所謂,本來王畫就寫過相關的知識,白亭也看過,但她想到自己的責任,現在溫故而知新。而且有了實例,更容易接受這些知識。倒是幾個少女聽得入神,沒有想到一塊小小的硯台,居然有這麼大學問。

但王畫眼睛終於亮了起來,因為他看到了一塊金星硯,雖然不是龍尾硯,但也是次之的花瓣狀金星。不過包在“肉皮”裡麵,沒有“去皮。”所以隱隱看得不大真切。他說道:“就是這塊石料了

這塊石料,他不顧重傷在身,要親自動手,不過粗活還需要工匠協助。將它小心地放在床頭,然後讓工匠倒下紅絲硯石。

說紅絲硯是硯石中的第一,那肯定過獎了。無論規模種類質量花紋,它都不及端硯與欽硯,但它確實也是硯石中的珍品,用硯石皇後稱呼它同樣不為過。還有一點,它的產量很少。但它同樣也分為許多種,常見的有黃地紅絲、紅地黃絲、紫地紅絲、青白地粉紅絲、紫地褐絲、純柑黃地無絲、粉紅地紫絲、豬肝紫地黑絲等十餘種,絲紋名目繁多,有直紋寬紅絲、直紋細紅絲、九曲雲朵回紋絲、海濤紋浪絲、紅發絲、黃發絲等不下二十個品種,上品有三:黃地紅絲、紅地黃絲、豬肝紫地黑絲,如果配有九曲雲朵回紋、海濤紋浪絲、卷浪噴雪絲,或大小斑點紅紋布滿硯麵,乃世上罕寶。

但說到底,主要從絲紋圖案顏色與紋路來區分的。王畫一一拿起看,有的根本就不是紅絲硯,就有一些是真正的紅絲硯,也不是佳品,不過王畫也找到了一塊讓他稍微滿意的硯石。一塊紅地黃絲,配著細雪浪紋,但紋理如何,同樣隔著肉皮,看不準確。王畫將它留了下來,其他的一一講解。

然後讓工匠拿來工具,就開始製硯了。

不過是工匠動手,王畫坐在床上指導。但那兩塊硯石,王畫舍不得讓他們練手。

幾個女子同樣看得津津有味,連快到了吃午飯的時間都忘記了。主要現在石硯還沒有普及,有,但因為石料差,沒有上台麵。

但這時候件麵傳來一陣吵鬨聲。

房間裡麵的人還沒有來得及出去,一個錦袍青年帶著幾個強奴,闖了進來,指著王畫的臉責問道:“王你要不要臉,整天沒有事做,專門勾搭人家的妻子”。

其他人一起愕然,不過王畫認識,正是李裹兒正派丈夫武崇刮闖了進來。

看來自己替武三思說了公道話,還沒有傳到武家。這個駙馬爺生氣了,反正父親受了極大的侮辱,於是直接撕破臉皮,闖入王家親自捉奸。

王畫沒有回答,他看著李裹兒,看她有什麼反應,可他看到李裹兒也在看著他,看他有何反應。還有小持盈更糟糕,她一直愁腸百結的臉孔,此時沒有因為武崇責罵王畫而生氣,反而臉上變得笑盈盈的,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但王畫還是沒有發話。

看了他一眼,又扭頭盯著正在地上乾活的工匠。

這個草包駙馬,連他老子十分之一的水平都趕不上,王畫還放在眼裡麼?

而且自己與李裹兒的關係,也不是一天兩天公開的,不相信,在洛陽隨便抓上一個人,那怕是一個外國人,隻要在洛陽呆上一個月時問問,自己與李裹兒什麼關係,都能答出是情人關係。

不要說他捉奸在房,房中有那麼多人,還有工再在乾活,就是他捉奸在床,王畫也無所謂。

王畫輕視的態度讓武崇更加生氣了,並且也看到了王畫床上鮮血淋漓,如果王畫好好的,他還沒有這個膽量。現在王畫重傷了,他激怒之下,膽子大起來,帶著家奴,踢開工匠,直奔王畫撲來。

比:這一卷將講到許多文房四寶的工藝品,而且不是止是筆墨紙硯,但除了這一章其他章節將會簡單作個介紹,還以是瓷器為主。相關圖片馬上上傳到作品相關中。如果有興趣可以看一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