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127章(2 / 2)

沈霽在進來的時候在門口掛著的當值牌子上粗略地過了一遍,發現史館目前當值的人有十來個,不過這會兒他們不是在藏書的館閣裡看書,就是在撰寫日曆。

撰寫日曆這活是輪流乾的,這個月由這兩三個人協同完成,下個月就換另外兩三個人,因此在這兒當值,是真的清閒。

在代州忙習慣了,沈霽初到這裡還有些不習慣,不得不主動去找事情做,閒暇的時候也會借職權之便去看史館裡的藏書。

她爹頂著一個“監修國史”的館職,說白了,她就是在她爹手底下乾活的,因而史館的同僚並未在她的麵前搞什麼排擠新人那一套,同僚之間相處得還算和睦。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同僚都這麼和諧,——沈霽在入職史館的第二天遇到了同年兼同僚的胡旦。

胡旦作為當年的狀元,可謂是意氣風發、十分得意,他初為升州通判,今年遷左拾遺,直史館,若仕途平順,他很快就能擔任中書門下的要職。

左拾遺在唐時屬諫官的一種,不過到了現在,隻是作為文臣的遷轉官階。但從地位上來說,比沈霽的著作郎要高一階。

沈霽已經足夠受寵了,但胡旦的官階比她還高,足可見中狀元之後,其前途有多光明。

胡旦依舊不改他毒舌嘴賤的本性,時不時就要內涵和諷刺一下靠老爹庇護的沈霽,畢竟他認為代州的人口少、賦稅也不算高,沈霽的功績並不明顯,壓根就沒資格得到趙老大的恩寵。

他全然不提鐵火炮,因為他認為鐵火炮不在文臣的政績之列。

沈霽心情好的時候就逗一逗他,權當在看猴戲;心情不好的時候……哦,沈霽鮮少有心情不好的時候,這樂觀的心態,讓史館的人由衷地感到佩服。

本以為在史館的日子也就這樣了,結果傳出了一些風聲,說趙老大決定編纂類似《群書治要》這樣集錄了各種書籍的類書。

其實趙老大並非臨時起意要修書,早在他滅了劉漢政權,又讓吳越納土歸宋之後,朝中便已經有這樣的提議。但這書的定位是什麼、要如何編纂、體量如何都需仔細商酌,工程浩大,所以花了一兩年的時間來準備。

如今趙老大正式下達敕令,參與編修的人員名單也陸續公布,以李昉、李穆、扈蒙為主編,徐鉉、張洎等數名才華橫溢的大儒共同參與編纂。

當然,這類體量龐大的修書工程並非十幾個人就能完成,他們主要是把控整體方向及最後的編審工作,真正收集資料、抄錄、校對的還有一大批人……沈霽就在這批人當中。

這書初名《總類》,——從名字就能看出決定編纂這書的人之野心,他要將天下的書都囊括在這裡麵。

事實上《總類》的分類大體是以天、地、人、事、物來劃分的,每類又按經、史、子、集來編排,最後總結出了五十五部。②

沈霽負責的是古籍引用的書目彙編,就是將編纂《總類》的時候,所引用的書籍名字整理出來,方便檢索查找。

它看似不重要,實際上也掌握了一部分整書編纂的重要工作,因而引起了胡旦的不滿,認為自己明明才華橫溢,為什麼被安排做些校對之類的雜務?

於是他對沈霽的挑剔升級了,還常在背後埋怨這次負責編纂《總類》的幾個主編跟沈霽關係好,尤其是李穆,他是沈霽的老師,徐鉉更是常與沈霽交流文學,所以必然是這些主編們偏私了。

他進士及第之前到處得罪人也就罷了,畢竟不曾涉及朝中大臣。後來他在升州當通判,與知州是平級,沒人約束便如魚得水,哪怕說話得罪了人,也沒有人會治他。

可他如今回了京,在史館當值,時常能遇到中書舍人、知製誥等皇帝身邊的近臣,卻依舊這般口無遮攔,不出所料地踢到了鐵板。

李穆等人知道他在背後嚼舌根後雖然不高興,但也沒有跟他一般見識。不過史館的同僚早就看他不順眼了,於是悄咪咪地找言官彈劾了他。

趙老大還是頗為惜才的,所以特意讓人去將這件事查清楚,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才發現他平日處處針對沈霽,沈霽心態好才不與他計較,可這助長了他的囂張氣焰,都開始說上司的壞話了。

辱罵朝中重臣和上司是大罪,趙老大將他貶為殿中丞、商州團練副使,給趕出了汴京。沈霽還是在史館同僚的慶祝之下才知道這事的。

作者有話說:

注釋:出自《宋會要輯稿·方域》

②引用自《太平禦覽》詞條。

——

感謝在2022-07-2418:13:58~2022-07-2602:57:50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慷慷、乃琳wink^<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大夢一場30瓶;一顆大板栗、liid_123321瓶;驚蟄20瓶;鹽樹、火山啊火山2瓶;吳季榮、不是這個就是那個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