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府。
江淮知府董奎恭恭敬敬地將江寒迎進正廳:“不知江大人到來,董某有失遠迎。”
江寒打量著董奎,此人四五十歲年紀,身材短小,身穿官袍,眼中閃爍著精明的光芒。
江寒微微頷首:“我本是途經此地,董大人不必客氣,不過……我到此地時卻收到了陛下的旨意,陛下要我平江淮糧價。所以此番前來,隻為公事。”
董奎愣了一下,苦笑一聲,說道:“江大人有所不知,自從淮河爆發之後,大水淹沒江淮十餘縣,如今有幾十萬百姓流離失所,江淮府外堵著不知多少難民!糧價瘋漲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江寒淡淡道:“本地糧商最大的是哪幾家?”
董奎答道:“江淮最大的糧商是商肆米行,鄭計米行,黃計米行這三家,其中商、鄭兩家占據了江淮地區八成糧米生意。”
江寒說道:“既然如此,幫我設宴邀請這三家米行的掌櫃,我要與他們談談。”
“好。”
江寒望著外麵陰沉的天空,看樣子又要下雨了。
大糧商背後往往都有門閥在,商肆米行是商家,鄭計米行背後是童家,黃計米行背後是汪家。
這便是江淮三大門閥世家:商,童,汪。
商家是江淮道門閥之首,底蘊深厚,江淮官員有許多是商家的人,據說與淮州布政使關係也不錯。
至於童家,祖上有從龍之功,當今皇帝有一個嬪妃便是童家的人。
汪家最弱,但也出過不少名人才子,作為江淮的門閥,實力也不可小覷。
俗話說,流水的王朝,鐵打的門閥。
門閥根深蒂固,又影響極大,是所有帝王想要拔掉卻拔不掉的,因為帝王的發家往往與門閥的支持有關。
門閥的危害極大,很多生意都掌握在門閥手上,比如讀書人常用的筆墨紙硯。
大虞一張宣紙七文錢,一支毛筆四十文起步,一本有關科舉的書五六十文,硯台更貴,若是拜個名師,收個見麵禮,也得幾十兩銀子。
如此一來,彆說平民難以讀書,就是很多寒門也沒有出路。
所以大虞雖然有科舉製,但並非每個人都能通過科舉改變人生。
虞帝早就想對付門閥了,因此成立了日巡司,夜巡司,離明司三個部門,這三個部門酷吏多,最擅長的就是搞牽連。
以此壓製門閥的勢力。
不過這也是治標不治本。
若想徹底拔除門閥……
除非效仿黃巢,來一個天街踏儘公卿骨。
江寒搖了搖頭,當務之急是控製江淮的糧價,若沒有皇帝的旨意,他就算看到江淮難民,心生憐憫,也不會去做這件事。
但如今有了皇帝的旨意,一切就容易多了。
……
鳳鳴樓。
江寒在此地宴請三大糧商。
“江大人年紀輕輕,卻已當上了五城兵馬司指揮使,而且詩詞上的造詣更是極高,文壇未來的泰山北鬥便是江大人了!來,江大人,老夫敬你一杯。”
商修德舉起酒杯,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