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六十二章(1 / 2)

蕭衍心想, 今日可真是熱鬨。既然大戲已經開幕,索性看看他們預備如何演下去。

“宣他們上殿。”

內侍便傳達到宮外,以元翊為首的各國使臣在太極殿外除履後上殿, 先向蕭衍行禮。

蕭衍看了一下,北魏,柔然,薩珊波斯, 土穀渾, 龜茲,於闐,林邑,高麗等幾個主要與大梁有來往的國家所派的使臣都在。整整齊齊,約好了似的。

眾使臣圍著那塊石碑讚不絕口, 薩珊波斯的使臣說了一通, 旁邊的譯者說:“這石碑上所用為楷書,琅琊王氏的楷書獨步天下, 不知對此碑文, 王氏如何看?”

眾人的目光都看向王允和王讚。

王允和王讚雖出自琅琊王氏, 但若論書法,兩個人都不及王執。但王執並非官吏, 因此不在此處。

王允漠然說道:“這碑文乃是天降祥瑞, 並非人為所刻。使臣說笑了。”

譯者把王允的話傳達,那位波斯使臣露出疑惑的表情, 繼續在那裡研究。

元翊大聲說:“聽聞曆朝曆代每有此吉兆, 君主必大赦天下, 不知陛下是否打算順應天意?”

蕭衍正經危坐, 直覺今日之事, 跟元翊脫不了關係。但他沒有證據,也不想搭理元翊。

場麵一時僵住了,還是桓玄出來回答,“陛下已經答應大赦天下。”

元翊拊掌笑道:“陛下果然是明君,孤還聽聞,前朝太子被陛下囚禁在台城已久,不知陛下打算如何處置他?”

此言既出,四下議論紛紛。

蕭衍威嚴地說:“這好像是大梁的內政?幾時輪到魏太子來插手。”

“非也非也。”元翊對著蕭衍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孤的先祖雖是鮮卑一族,但父皇熱衷於漢學,聽聞你們漢人每有朝代相繼,寬厚前朝皇室乃是傳統。曹氏篡權,但奉養漢獻帝,司馬氏篡位,不殺曹帝,善待蜀漢後主,東吳皇裔。怎麼到了陛下這裡,非要絕前朝皇族的血脈呢?是陛下心虛,還是您的心胸,不如這幾位帝王?”

“魏太子,這是在我大梁的朝堂,不得對陛下不敬!還請慎言。”謝臨開口道。

元翊也不以為意,繼續道:“各國使臣仰慕大梁的國威,覺得陛下有容納四海的胸襟,所以紛紛締結盟約,願與大梁修好。我魏國自然也是抱著如此想法。可若是陛下連自己的同族,前朝皇室都不能善待,我又如何能相信,您會善待異族呢?那盟約上,豈不是成了一紙空文。”

他說完這番話,譯者紛紛翻譯給各國使臣聽。使臣們點了點頭,都表示讚同,七嘴八舌地向蕭衍進言,應該放了前朝的皇族,彰顯皇帝的寬仁。

這些國家大都與前齊有往來,他們當然不希望看到昔日的舊友,被蕭衍所殺。蕭衍雖是被齊廢帝所逼才起兵反抗,但他推翻了前齊,自立為帝也是事實。這便是逆臣篡位之舉,史書不會筆下留情。

剛好這塊石碑橫空出世,算為蕭衍篡位正名,他順勢撫恤前朝皇族,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元翊一番話,將蕭衍推到了一個不答應便不行的境地。蕭衍雖然沒有馬上表態,但下朝之後,四姓宗主和幾位重臣都跟著他去了中齋,繼續諫言。

原本廢太子之事,隻算是大梁的內政,無論君臣之間如何博弈,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皇帝執意殺了薑景融,君臣離心。

可現在被魏太子知道了,還當著各國使臣的麵,說出那樣的一番話來,就不是大梁關起門來,能夠解決的問題了。

這兩日,王樂瑤都在床上休養,太後免了她去請安,還親自過來看望她。

她兩耳不聞窗外事,覺得傷好多了,隻是兩日都沒看見蕭衍的蹤影了。

她覺得奇怪,剛想讓竹君去中齋那邊問問看,這兩日皇帝到底在忙什麼。這時,竟有個意想不到的人來見她。

薑鸞走進寢殿,正要向王樂瑤行禮,王樂瑤靠坐在床頭,抬手道:“長公主不用多禮。”

竹君趕緊搬了胡床過來。

薑鸞坐下後,仔細打量王樂瑤。她們已有多日未見,這孩子並不像她所見過的那些入宮的女人一樣,容顏迅速憔悴下去,反而比在家中的時候鮮活很多,顧盼生輝,就像朵被精心嬌養的花一樣。看來,蕭衍的確對她很好,民間的那些傳言並非空穴來風。

好在王樂瑤說話的語氣仍是同從前一樣,溫柔謙和,並沒有擺皇後的架子,薑鸞心裡寬慰幾分,慢慢說:“聽聞你在同恩寺受了傷,我進宮來看看你。傷可好些了?”

“多謝長公主關心,已經無事了。”王樂瑤並不信薑鸞會單純來看她,便問道,“可是家裡出了事?”

薑鸞驚訝於她竟然毫不知情,下意識地看向竹君。

這兩日,為了讓王樂瑤安心靜養,蘇唯貞特地交代過竹君,無論外麵發生何事,都不準傳到皇後娘娘麵前。竹君謹遵大長秋之令,所以王樂瑤對於前朝發生的事一無所知。

竹君連忙跪在地上,“娘娘恕罪,是大長秋不讓婢子告訴您的,怕影響您養傷。”

“到底發生了何事?”王樂瑤耐著性子問道。

依舊還是那塊石碑惹出的事,因為石碑上所刻的字體為楷書,眾所周知,王執的楷書堪稱天下一絕,所以有好事之徒就拿了他的墨寶與石碑對比,竟得出了有八九分像的結論。石碑出現的時間如此湊巧,掀起軒然大波,很難不聯想到人為。

蕭衍正無人可以遷怒,立刻將王執叫進宮質問,也不知兩人談論了什麼,結果是王執被罰跪在太極殿外半日,回去後就病倒了。

蕭衍認定這是士族欲救薑景融而共謀逼迫他,不僅不肯鬆口放了薑景融,還放話誰敢求情就到太極殿外一並跪著,擺出一副要跟士族對抗到底的強硬態度。到現在太極殿外還跪著不少大臣,而且人有越聚越多的態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