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最讓康熙意外的是,還是四公主竟化解了她因身份在大清和夫家的兩難境地。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他嫁給公主過去,自是有著對漠北的監視之意,所以她與夫家天然便處於對抗狀態,但她夠聰明,卻自己尷尬的身份化成了橋梁,大清與她夫家土謝圖汗部的橋梁。
四公主額駙多爾濟所在的土謝圖汗部,雖是漠北最強部落,但這並不代表土謝圖汗部在漠北沒有威脅,其他部落也會對其虎視眈眈,但若是能與大清建立更加深一層的羈絆,那他們在漠北的地位隻會越發牢靠。
而至於如何把這個羈絆加深,讓四公主通過在清水河一帶,領著喀爾喀的牧民墾荒耕種就是很好的一個法子,這能給他
們部落帶來了切實的利益的事,自也會加大他們對大清的依賴。
其實,在此之前,這點也是康熙的顧慮之一。
眾所周知,女子在成婚生子後,與夫家的羈絆越來越深,但與此同時,與娘家的羈絆會隨著時間距離慢慢消淡,屆時甚至會為了夫家而舍棄了娘家。
他怕四公主也會這般,但如今這個擔憂也沒有了。
四公主看到她皇阿瑪的反應,心裡越發感激起當初她五嫂同她說的那番話。
對啊,滿蒙聯姻既然是雙方都需要的,那便要明白雙方的需求,然後再想法子將這種一致的需要加深便是。
她這兩年也一直在中間找平衡點,而如今還真被她找到了。
“朕看你這丫頭是有備而來,想必什麼由頭定也想好了吧。“康熙笑道。
四公主聞言,突然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女兒不敢欺瞞皇阿瑪,是想了一個,但就是不知道合不合適。”
康熙“哦”了一聲,“那你說出來,朕幫你參謀參謀。”
四公主也沒扭捏,立馬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以及這個想法背後的緣由也沒隱瞞。
當然,她最後仍不忘補上一句:“女兒想著,反正這嫁妝是皇阿瑪給女兒的,日後若是有個什麼萬一,咱們大清收回自己公主的嫁妝也是無可厚非。”
何止無可厚非啊,簡直不要太名正言順。
康熙自也是知道這點,但聽完這話,心頭更是不由一暖,瞬間有種朕的女兒果然還是向著朕和大清的啊。
當然,四公主說這話並不是說她與額駙的關係不好,相反的,她現在與多爾濟的夫妻感情很好,但她也清楚,即便兩人感情再好,若是真有一日漠北和大清決裂了,她也沒第二條路可以走。
先不說她的父母兄弟均在大清,她無法割舍叛離,就算是叛離又如何,隻憑著她大清公主這個身份,屆時也注定了在漠北沒有她的位置。
所以,她才更要致力於穩固加深大清和漠北蒙古的關係,這樣她和她的孩子也才能兩方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過的更好。
康熙緊接著又提出了第二個問題,那就是之前她問安清,清河一帶是否適合墾荒耕種。
四公主不緊不慢地回道:“回稟皇阿瑪,去年您派去蒙古
各部傳授農耕之術的官員,恰好經過附近,女兒便他們幫忙查看過了,說是清水河一帶很是適合墾荒農耕。”
康熙挑了下眉,“你請誰幫你查看的?”
四公主很是坦蕩地回道:“是五嫂的二哥和三哥,他們科左後旗的墾荒之事做的如此好,女兒覺得他們定是有經驗的。”
這話也確實不是她胡說,去年她確實找她五嫂的二哥和三哥去看過,那她之前還為何要找安清問呢,自然不是因為不信任五嫂的二哥三哥,而是潛意識裡覺得這事若是她五嫂認為可行,那便定是能成的。
康熙聞言,這下子算是徹底沒了顧慮。
這事去年羅布藏喇什在折子上確實提過,但那時他也沒多想,隻以為是莫雅裡這丫頭隨便折騰種點什麼的呢,萬萬沒想到她竟是這個打算。
“莫雅裡,你可知清水河一帶占地多少?”
四公主毫不猶豫地回道:“回皇阿瑪,據女兒所了解,清水河一帶共占地四萬八千三百七十五畝田地。”
康熙笑著擺了擺手,“行了,那你回去先寫份奏請耕種的折子遞上來吧。”
四公主先是一愣,隨即立馬明白了康熙的意思,他這是同意了,但還需要她走一下奏請流程。
“女兒多謝皇阿瑪。”她欣喜萬分地說道。
但隨即似是突然想起什麼,四公主又眼巴巴地看著康熙,道:“皇阿瑪,女兒還有一事想讓您幫著拿些主意。”
康熙抬了抬手,示意她講。
四公主抿了抿嘴,道:“就是女兒想請科左後旗的人幫忙墾荒耕種,畢竟他們有經驗,這個也能早日見到成果,同時作為報酬,女兒想從那些地裡劃出一些來,借給科左後旗耕種。”
康熙聽到這話也沒太意外,他也明白四公主此舉的用意。
因為隻有早日出成果,她在當地的聲望和影響力才能起來,也是在這一基礎上,他們的目的才能更進一步。
“你想借多少,時間多久?”
四公主回道:“皇阿瑪覺得八千畝,百年如何?”
康熙神色不由一怔,眼神中不由帶了絲打量:“你這麼大方?”
八千畝已快占了清河一帶的五分之一了,還有這百年借期,說是借,和劃給科左後旗有什麼區彆。
四公主也沒慌,而是有依有據地解釋道:“皇阿瑪,還真不是女兒大方,而是女兒調查過,蒙古各部這些年因開墾不當毀壞的土地不知有多少,若是由著我們折騰,摸索經驗,彆說短期內能不能見成果了,屆時被他們毀壞掉的土地隻怕都得比這多。”
“當然,女兒也是有私心的,這兩年想必皇阿瑪也看到了,即便有您專門派人去蒙古各部指導農耕之術,但在蒙古各部間,於墾荒耕種上,還是沒有哪個部落會超過科左後旗,女兒雖未種過地,但也知想種好並不容易,若是他們的耕地就在附近,那對於此事定也會更上心。”
說罷,她頓了下,有些意味深長道:“不怕皇阿瑪笑話,女兒在蒙古聽了句當地順口溜,覺得很有道理,那話是這麼說的,想叫馬兒跑,就要給馬兒多吃草。”
“所以,女兒覺得此舉是一舉兩得,不虧。”
隨著‘不虧’兩個字結束了這段長篇大論,四公主便沒再說什麼,而是沉默地等著她皇阿瑪的結論。
康熙沉思了片刻,擺了擺手,道:“這件事容朕再想想,你先回去寫折子吧。”
四公主也很爽快,直接謝了恩後,便直接離開了,沒再多做任何糾纏。
有些話點到為止即可,多說反而無益,特彆是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