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局變,定風波(1 / 2)

濕卵胎化 黑環 3935 字 2個月前

在小西山,隨著陰判所定考弊述職之日的臨近,此方中越來越多的陰官抵達這裡,他們大多都是鶴觀和四悲雲寺的子弟所任職,在心裡多少有些發虛,甚至是惶恐。

蘭蔭方遠離太平山,緊挨著黎嶺山脈,方中人士既有黎嶺遷徙而來的土人,也有巴朝的國人,更有土人中的歸化之民,儼然文化大熔爐似的。

在這裡生活,哪怕是從太平山下來的,也多少都染上些野氣,行為偏於左道,更彆說這些陰官本是鶴觀和四悲雲寺子弟,他們在蘭蔭方中奪占陰職本就是為了更好的搜刮此方的修行資糧。

這一次的考弊,在這陰判的麵前說不得被擼下官職,而且是一擼到底,追究過往的罪責。

在這樣的消極情緒中,大家一來到小西山都開始打聽那一位陰判的根底。

也不知從哪裡傳出的消息,說那陰判本是山上乙峰二僧的護法鬼神,後來因功遷任考弊司中,得以名列那考弊司中的判官之一。

在大家進一步打聽之際,又有一個新的消息。

此次陰判帶來神祝乙峰上的兩位弟子,這二者乃是異姓兄弟,自小同在峰上修行,後來又去往南海千幻法師處聽講道法。

有人聽說此二者近年來在太平山南海分壇中闖出些名聲,自號為霖水接火二君,那一手「水怪火妖治喚術」甚是厲害。

在小西山彆院之東,一所庵廟內,陰判竟是落定於此,同此處庵主「囊衣尼」論起了佛法,一連數日,差點延誤了時辰。

與此同時,彆院內,張霄元凝視南方,同他的拘魂副使虎眼說著話。

“本方內的局勢遲遲得不到穩定,致使我等山上弟子之力聚不到一處,「蟆社」中所交代的,對黎嶺的偵查秘事又如何開展?”

聽了這話,虎眼也不由氣餒,道:“道君和那二僧的矛盾日久,自然會延續到你和覺光的身上,這雖不是道爭,但也非是能輕易調和的。

如今鶴觀同四悲雲寺儘數投歸我等麾下,覺光的敗跡早已顯露。

隻是沒想到他竟出此之策,要借考弊司的這一位陰判之助,褫奪方中各地方陰司中的陰官職權,如此算是將彆院內的鶴觀、四悲雲寺舊黨打儘。”

說到這裡,虎眼睜開他那一雙杏黃色的虎瞳,順著張霄元的目光望去,那是南方,是黎嶺之所在,也是印台山所在。

“這一次若是金童扛不住壓力,同那許趙二兄弟交接了陰官事宜,那咱們便再沒借口阻攔他們接任了,大好形勢或將一去不返。”

張霄元沒有說話,隻是凝視南方許久。

他緩緩說道:“勢頭一衰,便請山上救兵,若我也效仿覺光,此事便無儘頭。”

又過許久,一種淩厲的法意透出張霄元的體外,打得周遭石屑亂飛,道:“覺光不懂事,我們該有個了斷了。”

虎眼從這句話聽到了一絲絲殺意,不覺心頭一驚,要知道張霄元素來重視大局,隻要合乎山上的,大局的利益,縱使自身利益有損也能忍耐。

看來覺光這般魚死網破的做法,終究是觸及了這一位道君親傳的底線。

張霄元收回目光,看向了虎眼,“給張表弟去信一封,問他有無興趣同霖水接火二君做過一場,若是他能同意,我可以做主,讓他在法嚴彆院中的秘閣法庫中任意挑選一寶。”

“這”

虎眼略有遲疑,每個分壇中的秘閣法庫都是這一壇中的底蘊,內中之物均是備案在冊,山上、分壇各持一份,年年核對。

即使法嚴彆院建立隻有區區三四百年,底蘊很是淺薄,但秘閣法庫中的東西對三境而言,也是頗具價值。

“無妨!”

張霄元知道虎眼是怕他私開法庫,從而留下把柄,笑道:“金童投向我們,助益頗多,這一次同覺光徹底分個高下,若是能成,我動此庫也是名正言順。

況且,這是他應得的,我應給予的回報。”

在此處唯一讓張霄元寬慰的就是這個表弟,自從投向了他這裡,便很少再有露麵,讓覺光想接觸都接觸不到,可謂立場堅定。

在印台山下,季明很快收到一支玉簡來信,掃過其中內容,季明心中暗道:“邀我鬥法助戰!看來張霄元終於不再妄想於和平奪權。

如此也好,天天在這裡鬨得不安寧,長此以往實在有礙於我的修行。”

季明喚來錢庚、鼠四,換上那一身赭黃法衣,係好絛帶,盤好道髻,戴好混元巾,接著被虛空力士眾托往小西山上,一路上同鼠四、錢庚分析那兩兄弟。

鼠四在太平山附近的飛熊城中居住多年,對山上的人物略知一二。

據鼠四所講,那兩兄弟不類於一般道人,在神祝乙峰上就喜廣結好友,去了南海千幻法師處,什麼正旁兩道都有結交。

兩兄弟去往南海就是剛成三境,這許多年下來,起碼是降了陽龍,處於築基中期。

另外這霖水接火二君煉得是水火力士,聽說那成名的「水怪火妖治喚術」也是以水火二力士配合使出,遠非一般的法術可比擬的。

“師弟!”臨近小西山,忽有喚聲,呼喚者乃是鶴觀師兄朱溫,其道:“陰判已抵彆院,不日就將考弊諸官功行,我還怕師弟因閉關誤了時辰,幸好,幸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