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陛下不要悟!(2 / 2)

好消息是,皇帝表示成國公增援軍的軍需是完全不用動的。

壞消息是,皇帝拿出了自己的大軍軍需方案——

糧食不夠是吧?先每個軍士發上三鬥炒麵,當作一月的口糧!什麼,你們問一月後吃什麼?到時候差不多秋收了走到哪兒吃到哪兒吧。

軍需不夠是吧,沒事,把庫房裡收著的那些兵械,能不能用的都先拿出來。然後給每個軍士發件棉襖、棉褲再發兩雙鞋。

哦,你們說倉促出征沒有操練士氣不足,沒關係,每個軍士發一兩白銀,不過區區二十多萬兩,從內府出就是了。

戰馬不夠?運輸輜重的牲畜也不夠?那發揮主觀能動性多去搞點驢,就按照三人一驢的比例來搞,提高北征隊伍的含驢率,這不就完美解決背負輜重的問題了嘛!*

……

薑離對著係統內她整理出來的備忘錄,一條條有感情朗誦完畢。

王直聽的眼睛都直了。

他終於沉默了。

這一瞬間,王老尚書忽然升起一種詭異的心情:好好好,我倒要看看陛下還計劃了什麼?

甚至心裡還特彆大不敬的暗罵一句家鄉俗語:難道還真能狗長犄角鬨出多少羊(洋)事兒來!

事實證明,真的能。

皇帝興致勃勃分享完軍需企劃案後,竟然站起身來,親自走到懸掛的大幅輿圖前麵。

輿圖上已經用朱筆畫了幾道線路,還有模有樣有實有虛。

所以方才看到這張輿圖的老英國公才會欣慰。

但現在他是如臨大敵提心吊膽看著皇帝走到輿圖前,接過錦衣衛遞過來的早準備好的一根長杆,開始指指點點——

“出征的路線,就走這條:出居庸關先到宣府,再去大同,然後直接從大同奔赴草原去抓瓦剌的軍隊!”

“回來的路線,朕準備了兩條。”

“東北線:再入大同,至宣府,經過懷來(土木堡附近),居庸關入京。”

“東南線:走陽原蔚州,經過紫荊關回京。”

群臣:如果彆的先不說,皇帝起碼想了兩條回京路線,還是想的比較周……

還沒有想完,就見皇帝的長杆一頭落在蔚州上,語氣飽含深情厚誼:“蔚州是王先生的老家,此番北征大勝後,王先生也當以戰功衣錦還鄉。”

死一般的沉寂。

英國公忍不住上前道:“陛下難道要王振隨行出征?!”

“自然!”薑離斬釘截鐵,指著兩條路線道:“

不然朕為何要預備兩條返京路線——王先生跟朕說過了,若是回京的時候正好趕上秋收,未免踏傷家鄉田苗,就不必走蔚州了。”

“啊,王先生真是體恤百姓啊!”

說起來,王振是真的很在乎他家鄉田苗:因許多良田都是他的。

就在史冊上,原本英宗禦駕親征出師不利,準備撤退時走的就是將領建議的東南線,此線可以避開瓦剌的大軍。

但走了一半後,王振忽然想起來:不對,我家苗苗!

於是當即勒令數十萬大軍硬生生轉彎,轉成了東北線,迎敵而去不說還選了土木堡駐紮。

也先:感謝大自然的饋贈。

滿朝文武已經是抑製不住的痛苦麵具了。

王振,王振!

過去七年的噩夢陰影重新籠罩下來。

*

因皇帝方才表示他說完前不要打斷他,諸臣工都憋的要死,心思靈敏的腹稿都打了幾千字,就等著一會兒突突突上諫。

而且中心主旨大同小異,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陛下您得聽勸啊,要是執意帶著王振執行這份作戰計劃,臣等怕陛下您此次親征有去無回啊!

就在他們翹首企盼皇帝那句‘朕言至此,諸卿可有異議’的時候,卻聽皇帝說出了下一句話。

“到時候,你們也要多聽王先生的建言。”

文武百官:到時候?你們?

等等!‘你們’是什麼意思?!

隻見皇帝早有準備,從龍袍袖內取出一個紮著紅色蝴蝶結的紙卷。

群臣眼睜睜看著陛下拆開紙卷。

紙上的字力透紙背。

站的靠前和眼神好的朝臣們,都看得出這紙上密密麻麻,大約寫了上百行的東西,長度很可觀。

以至於此時皇帝手裡的紙卷完全展開垂下來,都垂到了皇帝的膝蓋下方。

這是?

這不會是……!

“咳咳。”薑離輕輕清了一下嗓子。

“下麵,朕來親自點一下,此次榮獲扈從禦駕親征名額的文武官員名錄。”

朝臣們:……

薑離在朗誦前,看著麵前滿朝文武,忽然體會到了一句歌詞——

他們的沉默震耳欲聾。

**

朝堂之上,麵無人色者眾多。

雖然皇帝說的是:諸位隨朕一起率大軍出征,可是克紹箕裘,繼承祖業,建立煌煌偉績的榮耀之行!

但落在群臣耳朵裡的卻是——

朕活夠了,你們呢?!

顧四木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