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2 章 重走太宗路(一更)(1 / 2)

開封城外,柳枝抽出條條春色。

陸宰立於群臣之中,望著眼前帝王不免感慨:繁忙的日子過的真是格外快!

似乎昨日還是白雪皚皚的新歲,百官恭賀新春,皇帝賜下禦宴——轉眼就到了天子親耕的春日。

*

而等陸宰奉命‘自京城西路轉運使調任河北路總轉運使,領河北路軍北伐錢糧事’,離開開封城的那一日,城外田地的麥苗已經是青青蓬勃的可人模樣。

目之所及一片心曠神怡的綠色,讓陸宰想起那句‘朝賢濟濟,麥苗芃芃’。

——年後新帝下詔開特科,自是為朝堂招賢。

且此番詔令直接就明示“各路各州官員,推舉神童需無常格,先文試於國子監,後帝親複試,自此定為永製。”更特意由中書省注釋了下這個‘無常格’,是不拘出身、性彆。

朝上永遠不缺機靈會看眼色的官員。

陛下自己便是帝姬登基的女帝……懂了!

比如工部劉尚書,看看這道詔書,再看看同僚中的梁紅玉將軍和李清照尚書,當日就頓悟了領導的意思。

雖然他是工部尚書管工程的,專業與朝廷取才不對口,同時也不是地方主政官沒有推舉權——但他有親戚啊!

這種露臉冒尖的好事,趕緊提醒自家人去做。

於是就在‘童試’的詔令才下發各州不久,離京師不遠的河南路河陽州、密縣兩地的主政官,就推舉了好幾位女神童上來。

得到提點的兩地官員,還真不是敷衍——雖說推舉上來的女童不一定通得過陛下的親試,但確實是他們在當地用心選過的讀書識字人家的小姑娘。

並且通過選拔,把皇帝的詔令在當地做了充分的宣傳工作。

同時還不忘未雨綢繆打算起明年的政績——敦促當地名門大戶仕宦讀書人家:彆光卷你們家子孫了,快把家中女孩子也卷起來。

看陛下這態度,‘特科童試’必然不是一錘子買賣,明年估計還得選呢!

今年已經把能報的小女娘的名字都報上去了,明年咋辦?不能讓我們開天窗吧。

政績這種東西,隻能進步不能後退!

今年報了五個女神童,明年若不報十個以上,怎麼顯得出我們一年的文化教育工作成果?怎麼顯得我們緊跟皇帝步伐,忠心無二?

都給本官卷起來!!

*

當然做官嘛,不能隻蒙頭辦事不會彙報工作。

這兩州的官員自然也不忘把他們加班加點乾的活,都寫成了奏疏,跟推舉的神童名單一起送到了開封帝王的禦案之上。

趙寰:不錯。

她從來沒奢望過朝上都是嶽少保李相公這種,全心全意公忠體國的朝臣。

用薑上皇的話說:ssr又不是天天抽的到的,開到一個都是絕佳的運氣啊。

對皇帝們來說,除開中流砥柱們,其餘絕大部分官員,隻需要聰明懂眼色

,讓人省心省事就算是好用的下屬。

比如趙寰,現在就覺得省心多了。

正好可以用他們立個標杆,讓其餘還有點懵的官員明白一下——反應不夠快沒關係,來,向右看齊。

照葫蘆畫瓢總會吧?若再不會,就不要吃朝庭俸祿,回家吃自己吧。

於是河陽州、密縣兩地官員,皆因此番落實聖旨到位得到禦賜嘉賞,虛職各升兩階。

而這倆,一個是劉尚書的女婿,一個是他叔伯兄弟。

皇帝未必理的清楚,也不甚在意這些牽牽絆絆的親戚關係。但相熟的同僚們自然是知道的:好家夥,老劉你出手真快!你在陛下跟前不是天天嚎工部太忙了,你都沒空睡覺嗎?

合著不睡覺的時候,都是去揣摩聖意去啦?

不行,趕緊動起來!晚了不隻連口湯也喝不上,甚至還要吃掛落:當彆人都領會了上麵意圖,就會拉高平均分,那些沒領會的就顯得很不靈。

被搶跑劉尚書卷到的朝臣們:可惡!誰家還沒有在各地做官的親友學生啊!

*

這兩三個月來,陸宰是親眼看到了這些轉變。

畢竟他們陸家以及相熟的姻親故舊家也不例外,紛紛將目光轉向自家小娘子們——

或許江南以南那些沒有被戰火波及的家族,思想還比較保守;但凡是經曆過金人打到家門口,不得不逃亡或是降金才保留下來的大族,思想轉變就容易多了。

什麼‘才藻非女子事也’,這些舊俗舊規,都可以變!

畢竟……要真對禮法教條恪守不悖,他們這些人家早在十三年前國破之時,就該集體收拾著上吊殉國了。

既然舉家投降金國(或是偽齊),給敵國當過官的黑曆史都乾過了……與這相比,讓女孩子讀書爭取出仕,還算什麼出格壞事?

甚至還是好事——經過戰火的洗禮,淮河以北一片亂象:不知多少各地舉足輕重的豪門世家覆滅,幸存下來的也多是元氣大傷。但是相應的,也有一些出了將才能人的家族,因此而崛起。

北麵各州各縣的當地家族勢力相當於被金人掀了桌子。

此時重新上桌,一切就要重新洗牌了!

新帝新朝,正是舊日大族欲重塑榮光,寒門欲走向簪纓氏族的起始。

這時候落後一步,便是步步落後。

新帝既然劃出了新賽道,當然要上!

*

待將來,朝上會成為什麼樣子呢?

陸宰回望時,才發現已經行至看不見開封城了。

想來,等他再入垂拱殿的時候,大概也會如今日這般感慨吧:就像不知何時,開封城的白雪已經化去,荒土野草化作一片其麥芃芃。

*

陸宰感慨完畢,不由又看向了身邊的幼子。

翻過年來陸遊也才十四歲,其實剛剛好能卡上今年春天童試的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