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 025(三合一)(1 / 2)

《[武周]穿成武則天的長女》全本免費閱讀

李勣這話其實說得不對。

天子欲廢立皇後,當然不能說是家事,而是國之要務。

是國事!

可李治聽得很明白,那與其是在說,陛下可以自行決斷家中事務,不用問詢於外人,還不如說,這是李勣在用另一種方式告知於李治——

他已是皇帝了,有些決定可以不必非要問詢於旁人的意見。

一個備受掣肘的天子,連自己“家”中的情況都管不好,還能管得好天下嗎?

當然不能!

那麼陛下若想要廢後立武,就放手去做吧。

李勣沒有將話說得坦白且堅決,但毋庸置疑,他便是李治得到的第一份最有分量的支持。

李勣他不在乎那麼多朝堂紛爭,隻在乎李治能否坐穩這個天子的位置,如同他父親當年一樣百官拜服,威加四海。

更為重要的是,李勣多年在軍伍之中,能為李治爭取到的武力支持,比任何東西都要管用。

當李治自此地走出的時候,他的腳步已比此前輕快了不少。

他甚至當即轉回了安仁殿中和媚娘商議了一番。

在三日後的官員休沐之日傍晚,李治帶著武媚娘出宮,拜謁了長孫無忌。

與他們二人一並抵達長孫無忌宅邸的,還有十一輛滿載貨物的車。

其中一輛車中裝滿了金銀寶器,而另外十輛車裡,裝著的都是各種羅綺錦繡之物。

這些禮物走的是天子的私庫而非國庫,哪怕是李治要將這一筆禮物送出,也頗有些心痛。

可想到此番來見長孫無忌的目的,他又與身邊的武媚娘對視了一眼,將這份情緒給收了回去。

太尉長孫無忌的府邸,位處長安城中崇仁坊的東南角,便貼著那皇城根下。

若自崇仁坊南邊出來,就是朱雀門前橫貫東西的長街。

故而長孫無忌上朝,不過是走兩步的事罷了,是一等一的好位置。

雖如今的長安城裡,崇仁坊還不到唐朝後期那“晝夜喧嘩,燈火不絕,京中諸坊,莫之與比”的樣子,但因太尉與諸多達官貴人居處其間,還是令此地身價百倍。

更何況今日,還是天子親自到訪。

長孫無忌托大囂張是一回事,真到了天子親臨之時的禮數倒也未

曾忘記。

隻是在朝著陛下帶來的十一車珍寶綾羅看去的時候,他的臉上還是不由閃過了一縷異色。

而再看陛下還將武昭儀帶來,那便更是不必說了。

長孫無忌暗道,他這外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真是執拗得可怕。

他本以為自己先前用認同褚遂良的話作為回應,再加上京城中近來出現的種種風聞,已經足夠讓李治清醒過來收回成命,卻沒想到,他眼看著是還沒死心,還是想要將武昭儀冊封為宸妃!

這次還將“賄賂”的籌碼擺得更大了。

饒是長孫無忌自覺自己乃是大唐有功之臣,又是陛下的長輩,也沒料到能有朝一日得到這樣的體麵。

但該回絕掉的東西,還是得說的。

可長孫無忌怎麼也沒料到,當他將李治接入府中,讓其在廳堂上首坐下後,會從李治的嘴裡說出這麼個驚天動地的消息!

“古今之間的大罪,其中一項便是無子絕嗣。當今皇後雖有太子養在膝下,卻並沒有生育,反倒是武昭儀已接連為朕生下二子一女。朕思前想後,想廢黜王氏的皇後之位,立武昭儀為後,太尉您覺得如何?”

長孫無忌心中一驚。

怎麼會是皇後?

不是宸妃嗎?

他朝著李治看去,驚覺對方神容平和,少了幾分往日裡的拘束困厄。

比起是來“賄賂”他,讓他改口的,更像是前來通知。

也不知道是發生了何事,才讓他有了這等轉變。

可陛下的問題已經拋出,沒有多餘的時間讓長孫無忌去著人探尋李治之前見了什麼人說了什麼話,在已經回複過一次推卸責任的答案後,他也不適合再用褚遂良當擋箭牌。

他必須給出一個“是”或者“否”的答案。

長孫無忌眼尾的餘光瞧見了同在此地的武昭儀。

今日對方雖不到盛裝出行的地步,卻必然是經過了一番妥帖的打扮,讓其看起來風光逼人,正與李治那句封後願景相互映襯。

也讓長孫無忌難免去想,當年他到底是如何想的,才在王皇後提出將武媚娘接迎回宮的時候,並未做出攔阻,反而覺得這是個好建議,以至於弄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但話雖如此,現在攔阻也不算太晚!

他沒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語調和緩地說道,“昔年先帝病篤之時,不止將國之重任交托於我等,望我等扶持陛下肅清海內,定鼎乾坤,還曾對我等說,我好兒好婦,今將付於諸卿。陛下可還記得此事?”

這好兒好婦之說裡,好兒媳婦自然是王皇後。

這既是太宗欽定的佳媳,那麼出於自古所循的孝道,便不該將其隨意廢黜。

陛下用無有子嗣乃是大罪的說法開篇,長孫無忌便以溫吞的答複打出了孝道這張牌。

若非今年的元月初一,武昭儀曾經以李治妃嬪的身份在太宗陵前拜祭,算是將“父親賜予妃嬪給兒子”這等說法過了明路,長孫無忌完全可以將話說得再狠辣一些,便如“昭儀昔事先帝”之類的理由。

見李治麵露不虞,卻沒打算回應這句先帝囑托,以防落人話柄,長孫無忌頓了頓,又接著說道,“陛下若真要因皇後無子之故廢後另立,也當擇貴姓而娶,便如周文王以太姒為妻,與之一並廣施恩澤教化與民,這才是帝王典範。”

“再有,陛下繼承大統至今,時逢災厄頻發,應當不願見到皇統中微之象吧?”

李治的神情有一瞬的凝固。

若說長孫無忌的前一段話裡,還算給李治留了幾分臉麵,就算是舉皇後出身高門的例子,也直接往上追溯到了周文王的時候,而不是直接拿出太宗與文德皇後來說,那麼後半句話,便是威脅之意有過於勸諫了!

永徽年間的旱災洪災以及其餘種種緣故造成的糧荒接連登場,又有邊境反叛惡鄰崛起,是能稱一句“災厄頻發”。

長孫無忌話中的潛台詞分明是在問,到底是誰幫著李治將這樣的亂局給平定下來的?

反正不會是武昭儀那早已隨著先帝而走的父親,也不會是她那些沒一個能出頭挑大梁的兄弟叔伯!

那麼李治憑什麼覺得,武昭儀能頂替掉王皇後的位置?

隻是憑她完全能站在李治的立場上做事,憑她還算有幾分政治頭腦?

李治都幾歲的人了,怎麼還抱著這種幼稚的想法。

……

長孫無忌目送著天子拂袖出門之時,依然無比堅信,自己今日給出的拒絕答複才是方今時代的潮流。

“陛下送來的十一車禮物並未帶走,該當如何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