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 很多人其實對豆角...(1 / 2)

諸朝來我農家樂 酒禪 10079 字 3個月前

第45章很多人其實對豆角

很多人其實對豆角的產量沒什麼概念,因為基本上都是屋頭屋後種一些,知道多,但到底有多少呢。

把其產量數據化就很直觀了。

雜交水稻畝產在1000斤到1500斤之間,而豆角畝產卻在2500斤到4500斤之間。

“兩千五百斤到四千五百斤?!”聽到這話的人無不震驚,卻也有人連聲反駁,“我家就種豆角,怎得沒有那麼多的斤數?”

豆角在中國的曆史源遠流長,幾人平日裡自然也吃過豆角,新鮮的豆角,酸豆角,或者冬日的乾豆角。

可誰也不知道豆角的斤數如此之多,對視一眼,紛紛都覺得不對勁,想著是不是徐姑娘記錯了,決定等到豆角地裡再說。

直到看見了那一大片一大片,好像能把人都埋進去的豆角。

徐雪筠家裡的豆角搭了架子,看著比徐雪筠還高幾厘米。

徐雪筠今年也是第一次來豆角地裡,比了比:“好像留的空小了點。”

當時播種的時候她倒是來了,聽人聊天說她們地裡的肥力好,豆角可以種的稍微密一點,就每隔五十厘米放一顆種子,也就是行距五十厘米左右。

但是豆角架上現在爬滿了豆角藤,下麵又掛著密密麻麻的豆角,說的倒是沒錯,因為肥力好,所以豆角沒有減產,可以人就有點進不去了。

天又熱,徐雪筠試了一下就放棄了:“要不然今天彆摘了吧,等之後下架子的時候一塊摘了。”

但幾人卻堅決不同意,並且終於回過神來,連聲追問此處的豆角為何如此茂密。

徐雪筠撓了撓頭:“就是像之前一樣種啊.”

豆角不都是這樣嗎。

因為除了豆角肉沫和乾煸豆角之外徐雪筠不怎麼喜歡吃豆角,所以平日她也沒怎麼關注豆角的種植,見他們好像都很好奇,本著顧客是上帝的原則,徐雪筠幫他們找了個人過來。

“王叔——”徐雪筠帶著他們去旁邊的小屋子裡,這裡是放置一些隨手就能用的到的農具的地方,還有一張床可以休息。

她敲了敲門,裡麵應聲之後探進去了個腦袋:“王叔,他們說覺得您的豆角種的又多又好,想學學怎麼種

豆角。”

這麼大的地平時肯定是有人看著的而且雖然圍起來了但還是有人會進來東拿一點西拿一點。

其實拿一點也沒什麼畢竟種的的確多再加上人吃能吃多少徐奶奶沒管過直到有一次被人偷狠了徐奶奶一氣之下就找人看著。

少一點沒事就是不能像之前一樣被人偷了去賣少了快半畝地的東西。

王叔正在屋子裡泡茶一個大的農家樂發的雙層玻璃杯裡麵是滿滿的茶葉還有特意養的茶垢。

徐雪筠其實真的覺得茶垢就是汙漬但似乎有不少人都喜歡養這個說養的好的清水倒進去都是茶的味道。

‘那不就是沒刷乾淨嗎.’

但徐雪筠隻看了一眼也不說什麼畢竟這是人家的興趣愛好又不讓她喝。

“種豆角?”

王叔從小就乾慣農活雖然五十多歲了但是身體看著好的很比徐雪筠都硬朗臉曬的黃黑黃黑但是又油亮亮的:“還有客人對這個感興趣?”

雖然農家樂很大但其實大部分人說想要來體驗生活的客人都是去一些好玩又好吃的地方。

比如去摘草莓摘蘋果摘梨洗了就可以吃又或者是摘點玉米挖點地瓜土豆在地旁邊架個火就烤了。

這才是客人們想要的農家生活要真是讓他們實打實的下地乾幾個小時誰願意啊。

所以王叔是真的意外。

不過他拿了主家的錢這點事算什麼。

“豆角好種啊比其他雜七雜八的菜好種多了。”

王叔推開門出來

諸葛亮看著他就覺得親切——在他的朝代中人大多數都是這幅精瘦健壯的模樣。

“麻煩您了。”

王叔連忙揮手:“這麻煩什麼來來來我給你們講講。”

但他種了一輩子地要講還真不怎麼會講所以王叔到地裡摸了好一會的豆角後才開口。

“種這個豆角啊首先就是要知道豆角的特性就像是水稻得種水裡沒水不好活——現在聽說也有不要種水裡的水稻了但是咱也沒見過小麥剛種下去的時候如果土好就不能澆那麼多水甚至如果前後下雨最好那幾天

就不要澆水,我認為這就是和莊稼成為老熟人,得知道莊稼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才能談其他的。”

杜甫便問道:“那請問豆角的特性是什麼呢。”

“豆角喜歡肥力高的,鬆散的地方。”王叔指著這密密麻麻的豆角,“你想,要是一塊地裡肥力不高,它能出這麼多豆角嗎,就像是一個孩子本來能長到一米八的打個,但是吃不著好東西,再有潛力也沒辦法。”

聽著他說話的農戶皆覺得這話有道理。

那就是他們的地肥力不高?可要怎麼樣才能讓豆角地的肥力高起來呢。

這是所有人的疑惑,諸葛亮也問出了這個問題。

“想要肥力高就施肥啊,不過豆角不稱好肥,農家肥,或者直接在翻土的時候埋點雞鴨或者豬牛的糞便進去也行。”王叔說的都是實在話,“現在誰還缺豆角吃了,用好肥料當然好,用農家肥省點錢也不錯。”

肥料。

所有人都注意到了這一個詞。

這些話,如果是種地的老把式,一聽就明白,哪怕古代沒化肥也能聽明白。

因為在遠古時期,人們就發現,往往地裡埋了骨頭,或者是埋了糞便的地方,長的莊稼就格外好,哪怕他們不知道原因,但也已經下意識的開始這麼做。

像是在秦漢時期,糞便,骨汁,豆箕,甚至是河泥,都被廣泛當成肥料。

還會種植一些豆類植物,又或者是把雜草落葉都當成綠肥,壓在土裡,第二年種的作物就更好。

不過一開始的施肥方式是簡陋的,效率也不高,所以施肥的人也不多——因為雖然產量提高了,但是卻花費了更多的功夫,在秦漢時期人口相對於後世可以說是稀少,有大片的地等著人種,何必在一塊地上鑽研呢。

即使有《汜勝之書》中的精準施肥法可以避免一些肥料的浪費,但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沒有必要的。

如果說現代是精細種植,那秦漢時期就是粗放型種植,不是地不夠種,而是人不夠多。

這也是秦漢時期的帝王一直提倡婦女再嫁的主要原因,因為希望能夠有更多的耕力。

所以嬴政和劉徹現在聽是聽了,記也記了,卻也在猶豫要不要建議全國施肥。

花費這麼多人力和時間,到底值不值得呢

畢竟這豆角吃肥,其他的作物可不一定吃肥。

他們決定繼續聽一聽再說。

李白也不嫌臟,低頭扣了扣地,發現好像沒有糞便或者腐爛落葉的蹤影,果斷提問:“王叔,我們現在用的什麼肥啊,和以前用的肥比起哪種更好啊。”

“我們現在用的是複合肥和磷鉀肥。”王叔對肥料可謂是如數家珍,如果他自己種肯定不花這個肥料錢,但這不是主家的地多嗎,人家要好東西,不在乎成本,“複合肥當基肥,不嫌棄的混點雞糞最好,每畝施五十公斤差不多——就豆角要這麼多肥,多的嚇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