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從旋轉木馬上下來
從旋轉木馬上下來,徐雪筠決定哪個項目人少就先去排哪一個。
而現在大早上人最少的
“要不要去打氣球?”
“是射擊氣球嗎?”朱棣問道。
因為是在陌生的地方,所以需要反複確認不同的地方,主要還是這裡好玩的太多了,朱棣生怕自己答應之後徐雪筠把他們帶到一個地方用鞭子抽氣球。
這不也叫打氣球嗎。
徐雪筠為這種說法糾結:“有好幾種呢,氣·槍的,飛鏢的.你說的射擊氣球是哪一種?”
應該是傳統的打氣·槍吧,用飛鏢或者彈弓應該不算是射擊氣球。
那就隻能先過去看一看了。
徐雪筠覺得他們應該是之前沒怎麼來遊樂園玩過,對這裡有一種非常不協調的陌生感。
不過沒關係!她會招待好每一個來到農家樂的客人!
遊樂園裡的遊玩設施是不要錢的,都包含在了門票裡,隻是有時間限製而已,但是像打氣球或者是投筐,撈金魚這種有物資損耗並且有獎勵的遊戲場所是需要自己出錢的。
天幕給他們一人發了一個錢包,裡麵裝好了今天遊玩所需的錢財。
【在踏出遊樂園時錢包收回。】
好吧。
本來看見天幕說這些錢裡麵包括他們在遊樂園內吃飯的劉邦正想著說他不吃了。
現在看來不吃不行了。
於是他的想法又立刻變成算著花乾花淨。
不過這遊樂園裡的東西是真的挺貴的啊.一個烤肉串要十五塊,一個棉花糖要二十.
劉邦盯著小攤販上飄乎乎的棉花糖,思考著糖到底是怎麼變成這種形態的。
這也是和之前學的化學有關嗎?他記得怎麼區分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來著——有沒有新物質的產生。
劉邦琢磨半天,覺得有。
要不然棉花糖怎麼來的。
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呂雉之後,呂雉眼皮都沒抬就否定了他的答案:“物理變化。”
隻是把糖變成了糖絲而已。
徐雪筠不知道劉邦是在思考化學題,還以為他想吃,看了看棉花糖的小攤又看了看劉邦,看了看小攤老板
又看了看自己的遊客。
她懂了。
一定是想吃卻不好意思說,生怕有損形象。
徐雪筠十分貼心的帶著丹丹去買了八根回來甚至她們自己還拿不過來還是經驗豐富的老板一隻手可以攥兩根幫她們拿了過來:“就是這幾位小哥是吧。”
扶蘇一臉茫然但是下意識的接過棉花糖:“是吧。”
是嗎?
觀看天幕的小孩子可憐的嗦了嗦手指。
隻有點鹹味。
他也想吃棉花糖。
還有不少商人明白他們又來活了一個個又立刻打起精神,揣摩這棉花糖的製作方法。
前些日子隻要是天幕上出現的東西都賣的相當火爆,現在但凡有點生意頭腦加有點本錢的人都會學著賣天幕上的東西。
糖雖然很貴,但是看著這一大個棉花糖好像也就一小把糖大不了他們也把價錢定的高點嘛。
還是有賺頭的。
徐雪筠把手上的棉花糖遞給了呂雉:“來遊樂園就是要吃棉花糖嘛在其他地方現在可是很少見了。”
丹丹把手中的棉花糖舉起來笑的甜甜的麵對陌生人的時候還有點靦腆隻學著徐雪筠說:“他家的棉花糖可好吃啦。”
但其實棉花糖的味道又能有多大的區彆都隻是白糖而已。
徐皇後有點驚喜:“是給我的嗎?”
她從丹丹的手中把棉花糖接過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她的腦袋。
後世的孩子都像是這棉花糖一樣輕盈又柔軟
呂雉的麵色也不自覺的柔和下來:“多謝。”
朱棣學著丹丹拽下來一大塊棉花糖團吧團吧塞到嘴裡:“還挺好玩的。”
看著很多但是一到嘴裡就化了。
徐雪筠小的時候吃了太多棉花糖現在對棉花糖已經不稀奇了舉著有一搭沒一搭的陪著他們吃:“我小的時候家裡長輩都騙我說吃了棉花糖第二天牙就會壞掉還說牙醫最討厭吃棉花糖的小朋友。”
徐雪筠恨恨的咬了一大口:“結果我長大之後才知道棉花糖就是牙醫發明的。”
家長編這個理由也隻是不想讓她在遊樂園吃太多零食。
但徐雪筠認為
她又不是天天都來遊樂園,就算這天多吃一點垃圾食品怎麼了。
不過徐雪筠又想了下自己每天給小貓開罐罐的猶豫。
孩子還小,能吃這麼多罐罐嗎,吃多了是不是就挑食不吃貓糧了。
這罐罐這麼愛吃,裡麵會不會加了很多誘食劑啊。
好吧,果然養兒方知父母恩。
不過徐雪筠自己該吃零食還是吃,她當著兩個小貓麵吃的時候還會告訴他們。
‘媽媽已經是大人了,媽媽不怕吃壞肚子,也不長身體了,所以才可以每天吃這麼多零食的。’
嗯,果然,成年人就是會有找不完的借口呢。
徐雪筠一邊發散思維一邊把幾人帶到了打氣球那片區域。
朱棣幾人發現這一片果然就像是徐姑娘所說的,有許多種打氣球的方法,比如飛鏢,彈弓,弓箭之類的,有五六種。
就是這弓箭.
朱棣上前掂量了一下,頗有點嫌棄。
他五歲的時候用的小弓箭都比這個大,比這個結實。
徐皇後也會用弓箭,隻是天幕所說的為【射擊氣球】,他們覺得恐怕隻有最中間的槍算數。
“這槍好輕巧。
後世連槍支都可以讓平民百姓隨意使用了嗎?
殊不知他手中的槍隻是玩具,他說的是‘自由平等每一天’的美利堅。
很多人以為槍支是在近代才出現的,最起碼也是近幾百年出現的,但其實槍支早在宋朝就出現了。
據《範子計然》記載,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在民間運用火藥,‘硝石出隴道’便是說當時硝石主要在隴道采集。
在唐朝,風氣開放,國家富裕,人們拿火藥用於觀賞,製作出了煙花。
宋朝作為當時的第一經濟體,大部分人在吃飽之後終於有心力去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所有行業幾乎都在蓬勃發展,火藥研製也不例外。
唐朝還隻是在最後有一些‘火藥箭’,宋朝卻實打實的研究出來了槍支。
南宋時期,‘突火槍’現世。
壽春,也就是如今的安徽省壽縣,一名軍械師發明了一種步兵火藥發射武器,隻不過那時還不叫‘槍’,就像是古代的步槍營被叫做火器營一樣,
這種武器被叫作‘管形射擊火器’。
是一種以黑火·藥發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槍。
《宋史·兵誌》記載,‘開慶元年“又造突火槍,以巨竹為筒,內安子窠,如燒放焰絕,然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餘步!’,這種描述聽起來就已經十分耳熟了。
‘子窠’其實就是最原始的子彈,隻是和我們現在使用的規整的子彈不同,當時大都是用瓷片,碎鐵或者石子製成。
自南宋中期,火藥兵器在軍隊中的比重就越來越大,利用火藥燃燒時所產生的後推力箭,是宋代軍隊的主要火藥武器之一。
在宋金元間的戰爭中,三支軍隊也都有使用這類武器的記錄,不過當時技術受限,火藥裝填速度慢,射程太短,還容易炸膛,所以威力有限,火藥兵器也無法完全取代人們已經使用習慣的冷兵器。
直到明朝。
為什麼朱棣見到槍不覺得陌生,隻覺得喜愛,那是因為在明朝,有一種火器名為‘神槍’,已經成為大明神機營前期普遍裝備的武器。
‘神槍’殺傷力強大,不僅能在戰場上使敵人瞬間喪失戰鬥能力,甚至有的神槍手還能一槍斃命。
而神機營——也就是我們現在看來的專業的槍炮部隊,就是明成祖朱棣創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