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冬娃子顯靈了(2 / 2)

一時間居然覺得輕鬆了不少。

不由莞爾,原來這帶孩子也是需要人搭把手的。

孫氏看著馮文,“可是有什麼事?”

這時辰馮文一般回屋裡睡晌午覺,沒事不會過來的。

馮文就把他叔父和馮家族長的事說了一遍。

還沒等孫氏開口,旁邊的孫老夫人就說:“這事是應該的,女婿做的對,平時馮家族裡對你們多有照顧,如今馮家族裡有難,是得儘力幫襯。”

孫氏點點頭,“母親放心,這道理我懂。宗族之間,本就該相互扶持。”

孫氏叫丫鬟來梳妝,起身去旁邊梳妝台的抽屜裡拿了庫房的鑰匙,然後帶著馮文去正院。

“侄媳婦來了,”馮家族長正在正院喝茶,看到孫氏進來,站起來。

“族叔快坐,大郎說的小文已經告訴我了,我把庫房的鑰匙帶來了,您老看著需要多少,讓各房來幾個人幫忙搬一下。”孫氏把庫房的鑰匙交給馮家族長。

馮家族長沒想到孫氏如此乾脆,一時間竟不知說什麼,隻有歎服。

哪家男人要送全部家當家裡的媳婦不得鬨一場,孫氏卻無一絲不滿,馮道那小子能娶這樣的賢妻,真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馮家族長接了庫房的鑰匙,就讓馮文去族裡叫人,然後眾人一起去庫房搬錢。

馮文帶著眾人來到庫房前,按著賬冊,打開第一個庫房,這個庫房都是絹和布。

馮文也是來到大唐後,才知道那些電視劇上,唐朝包括唐朝以前,出門買東西掏銀票、掏銀子、甚至掏銅板,是多麼的無稽之談。

銀票,這個宋朝才出現的東西,這裡壓根沒有。

銀子,唐朝的銀子居然是外彙貨幣和交稅貨幣,也就是說唐朝除了和吐蕃、波斯那些外國做生意,還有百姓交稅時去銀莊換一些用來交稅,平常時候幾乎見不到銀子。

據說整個大唐一年的銀礦出銀量,還不到十萬兩。

所以無論平民還是達官貴族,能存點銀子大多用來打首飾、打銀器了。

至於金子,也差不多。

當然金銀也是能花的,不過得先去銀莊換成銅錢。

所以在大唐,大家平日最常用的應該銅錢。

可惜,事情並非如此。

馮文前世曾看過一個報道,說有一個造假/幣,造了十七萬假/幣,卻花了二十萬買材料,下麵一片笑話這人傻逼。

可馮文穿越後才知道,原來華夏這麼傻了上千年,還不得不傻。

以唐朝的物價,造一貫銅錢(一千文)的銅,如果用來造銅器,能賣三到四貫錢!

朝廷一發布新銅錢,百姓得到錢第一反應不是用來花,而是挖個坑收藏起來,或者拿去銅匠鋪,打成銅器轉手賣掉。

所以雖然唐朝朝廷每隔幾年就鑄造一批銅錢,但世麵依然見不到錢,甚至有名曰錢荒。

哪怕朝廷曾多次頒布詔令,禁止百姓融錢為器,依然無法杜絕,畢竟三倍以上的利潤,誰能忍的住。

可買賣東西總得需要錢,所以朝廷無奈之下隻能規定,絹和布也算錢。

兩匹絹折一貫錢,兩匹布折一貫錢,甚至為了保證交易的公平,朝廷還特地規定的一匹絹的寬度和長度,甚至還有整匹絹的重量,以防偷工減料,布當然也是如此,不過布稍微比絹便宜,所以一匹布比一匹絹要寬一些,長一些。

朝廷造不出錢,你們自己織錢吧!

馮文也是此時才明白,白居易老先生寫的“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人家郎君送的不是做衣裳的布料,人家送的是錢!

果然古今想要嫖,錢才是第一位!

到了唐末,因為朝廷無力外造新錢,甚至連官員的俸祿都是用絹發,所以馮家除了皇帝賞的金銀和一點銅錢,最多的居然是絹和布。

馮文帶著馮家幾房的族人搬了整整一間屋的絹,估摸著差不多了,馮家族長和馮家族人連連道謝,才帶著人抬著絹走了。

馮文看著空了大半的庫房,歎了一口氣。幸虧他叔是跟著皇帝打天下的,每次攻下城都能領一份賞賜,要不以他叔那從來不貪的性子,光靠那點俸祿,隻怕連這一成都沒有。

馮文清點了一下還剩下,登記好賬冊,回去把鑰匙還給他嬸子,然後去地裡接兩個孩子。

……

半夜,茅屋中,馮道睜開眼,看了看天色,起身拿起擔子和桶,朝大溝走去。

第二日,李嬸子和婆婆大清早提著桶去澆地,驚奇的發現自家的地居然是濕的。

李嬸子的婆婆當即哭倒在地。

“冬娃子顯靈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