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臨行前的談話(1 / 2)

要不是因為貼完春聯,接著就要去上墳,張俊平這會應該還在給村裡人寫春聯。

不止是張家族人拿著紅紙來找張俊平寫春聯。

就連董家,楊家也有人拿著紅紙過來。

張董兩家糾纏在一起一百多年,上百年糾纏,到解放後的融合,愛恨情仇早已經纏繞在一起。

現在早已經不是張兩家的當家人說一句兩家老死不相往來,就能分割開的。

所以,很多董家人過來找張俊平寫春聯,他還真沒辦法拒絕。

這裡麵有親戚,也有兒時的玩伴。

老家這邊過年真的沒什麼意思,尤其是這個年代,更加沒意思。

年三十晚上,放完鞭,下水餃,吃完之後,沒有所謂的守歲,都是早早的上床睡覺。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大年初一早上的拜年。

淩晨四點來鐘,天還不亮,大家就紛紛起來,放完鞭之後,下水餃。

吃過水餃之後,開始拜年。

拜年都是一夥一夥的,比如,張俊平和大爺家、二大爺的幾個哥哥還有老二老三,他們十來個人一夥,挨家挨戶去給本家的長輩拜年。

路上還會遇到很多拜年的團夥,大家時而聚到一起,時而散開,各自去拜年。

拜年也是有講究的,都是從近們長輩到遠房長輩,依次拜年。

一直到天亮結束。

記得小時候,張俊平最喜歡跟在哥哥們後麵去拜年,其實為的是到各家各戶院子裡去找那些沒有響的啞炮。

孩子的快樂就是這麼簡單,從一堆鞭炮紙屑裡找到一個啞炮,都能讓他們開心很長時間。

比拿到壓歲錢還讓他們感覺開心。

壓歲錢,都知道,那個根本留不住。

基本上都會被父母以,我給你存著為借口收走。

初二開始走親戚,最先走的親戚自然是張俊平的姥姥家。

大姐,大姐夫終究是沒有回楊家過年,哪怕兩家族老說和,大姐夫還是堅持要當一個有前途的上門女婿。

初二,大姐,大姐夫也跟著一塊去姥姥家拜年。

一家十口人,趕著一輛馬車,前往隔壁朱劉公社,一個真正地處三縣交界的公社。

地處三縣交界處,就意味著離著縣城最遠,生活條件自然也就更加困難。

據說,當年父親是用十顆南瓜把母親娶回家的。

馬車上,拉了很多吃的穿的用的東西。

張俊平家現在不差錢,父親也變得大方起來,一袋白麵,一刀豬肉,三斤羊肉,十斤豆油,還有兩隻正在處在蛋齡的母雞。

都是很實惠的東西。

初三是赤狗日,在家待了一天,初四初五繼續走親戚。

初四去的是父親的姥姥家,父親的姥姥爺自然早就過世,隻要幾個舅老爺還在。

這次沒有全家出動,隻是張俊平和父親兩個人去的。

送的東西比起姥姥家差了不是一點半點,也沒在舅姥爺家吃飯,隻是做了一會,拜了年,就告辭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