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還原象牙絲工藝(1 / 2)

630shu ,最快更新重生之大國工匠最新章節!

象牙絲涼席絕對是傳統手工藝篾絲的巔峰之作,一張象牙絲涼席要幾百根象牙才能製作出來,寸絲寸金都不足以形容其珍貴。

就連奢侈的清王朝都用不起這樣的涼席。

清王朝誰要是擁有一件,不要說是象牙絲涼席,就是其他的象牙絲製品,比如蒲扇之類的,都能讓皇室其他人羨慕嫉妒不已。

後來,雍正皇帝感覺這種象牙絲製品太過浪費,於是下令禁止製作進貢這種象牙絲製品。

從此,象牙絲製品的篾絲工藝失傳。

這種高超的篾絲技藝失傳太可惜了,所以張俊平一心想要恢複這種篾絲技藝。

張俊平這次去上海就是去找人的,到上海牙雕工藝品廠找一位大師,幫自己實現這個願望。

張俊平拿著介紹信,一路打聽著找到上海牙雕工藝品廠。

上海象牙雕刻工藝的曆史也很悠久,距今已有4000多年。

上海開埠後,大量象牙湧進上海港口,隨著象牙的大量進入,福建、江蘇等地的牙雕藝人也陸續來到上海,其中大多受雇於象牙作業主,少數人自己開設作坊,從事象牙雕刻加工。

一時間上海象牙雕刻工業一時興盛起來。

上海的一些竹刻、石刻藝人也紛紛加盟,轉向象牙雕刻生產,使上海象牙業更加興盛。

當時的象牙製品大多是高檔日用品,有牙筷、煙嘴、圖章、梳子、篦子、扇骨和扇柄等。

到了晚清民初期間,南市城隍廟一帶象牙作坊的能工巧匠,雕刻的佛像、烏件和獸件等象牙工藝品,為國內外古玩商、收藏家所喜愛,並逐漸成為出口工藝品的一個大類。

建國初期,由於社會結構發生根本變化,新的產銷渠道尚未建立,象牙雕刻業處於停頓狀態,留在上海的牙雕藝人僅剩20人。

到1958年,牙雕藝人僅剩18人,在政府的協調下,在上海玉石雕刻廠內成立一個生產小組。

上海牙雕工藝品廠就是在這個牙雕小組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而張俊平要找的人,就是上海牙雕廠象牙雕刻小組的組長陳金龍。

又費了一番口舌,張俊平才在象牙雕刻小組的工作室裡見到陳金龍。

陳金龍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個子不高,也就一米六多不到一米七的樣子,帶著厚厚的眼鏡,斯斯文文的。

“您好陳組長,我叫張俊平,王世襄王老介紹我過來找您……”

“你就是小張,王老哥給我打過電話,說你找我請教關於象牙絲製品的事情……”陳金龍扶了一下眼鏡,打量了一下張俊平才笑道。

張俊平心裡暗道,這王世襄王老確實夠意思,自己一說,就費力幫忙聯係好了陳金龍。

咧嘴笑道:“對,是有些關於象牙絲製品工藝的事情想像陳組長請教。”

“這個……請教不敢當,既然是王老介紹的,有什麼我能幫得上忙的,我一定幫!”陳金龍很爽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