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到底誰是抄襲者(1 / 2)

平安科學院位於公共租界,三層白色的橢圓形建築,拱廊型的門,每間房的落地玻璃窗都很巨大,掛著厚重的雙層反光窗簾。進出匆忙的人員裡,有一半是穿白色大褂的學者,另一半是穿土黃色製服的帶槍保安。

死板的實驗數據和冰冷的試管、標簽、密封箱。複雜又嚴密的管理製度。這一切反而讓科裡夫妻更加神采奕奕起來,他們的氣色明顯比剛來時好了太多,科裡太太再也沒有因為忘記吃飯而餓的發生低血糖,麵頰也慢慢豐潤起來,這些改變給她帶來了一些中年婦女應有的漂亮味道。

科裡太太盤著一個蓬鬆的發髻,鬢角一縷卷曲的頭發下垂遮著了眼睛,搭在嘴巴上。她伸手攏了一下,彆到耳後。

過了一小會兒,耳後的卷發又掉落下來,科裡太太又順手卷到耳後。

當那縷漂亮的棕櫚金色卷發第三次掉落下來的時候,科裡太太站起身,手中拿著一把裁紙刀,對著鏡子輕輕一削,卷發被她扔進了垃圾桶。

這一幕正好被杏子看到,她驚訝的告訴張美溪:

“那個科裡太太,自己拿裁紙刀削掉頭發。”

張美溪笑:

“科學家這樣已經算是很正常了,至少她沒有割到自己的臉。”

平安科學院的夥食好,正餐照顧歐美人的習慣,偏重他們的口味,菜單列的都很費心。

蘑菇湯、炙鰣魚、圓蔥羊肉、烤牛排、漢堡包、蘋果、凍梨。

科裡博士吃鰣魚的時候卡過刺兒,然後抻著脖子拚命翻騰白眼兒,被人送進去醫院一次。科學院從此菜單上再也沒有魚。

沃爾夫看大家都是吃水果,用刀子削皮,他也跟著削皮,水果刀割到自己的手指,血珠子普拉普拉的掉,他很認真的把手指頭湊到自己眼前看。

這位博士鬢角禿的十分厲害,看上去像個五六十的小老頭兒,但是行為舉止勉強就是個五六歲小孩兒的樣子。

從醫院拔完魚刺回來的科裡博士評價沃爾夫博士時說:

“沃爾夫隻能談理論。他動手能力很差。”

科裡博士認為自己的動手能力還可以,隻不過從那以後,科學院供應的水果都是削皮切塊的。

科學家們舉止古怪,行為瘋癲。大部分的人喜歡那種在艱難中撥開重重迷霧,揭開上帝所出的謎題之後的快樂勁兒。也有一部分人希望成為權威,被全世界鼎力膜拜,快來看啊,我多麼牛X。上帝老大我老二。

為了樹立自己在科學界的地位,抄襲也是有的。

牛頓在1671年寫了《流數法和無窮級數》,這本書直到1736年才出版。

牛頓在這本書裡指出,變量是由點、線、麵的連續運動產生的,否定了以前自己認為的變量是無窮小元素的靜止集合。他把連續變量叫做流動量,把這些流動量的導數叫做流數。

牛頓在流數術中所提出的中心問題是:已知連續運動的路徑,求給定時刻的速度(微分法);已知運動的速度求給定時間內經過的路程(積分法)。

德國的萊布尼茨是一個博才多學的學者,1684年,他發表了現在世界上認為是最早的微積分文獻,這篇文章有一個很長而且很古怪的名字。《一種求極大極小和切線的新方法。它也適用於分式和無理量,以及這種新方法的奇妙類型的計算》。

就是這樣一篇從標題到內容也都頗為含糊的文章,卻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已含有現代的微分符號和基本微分法則。

1686年,萊布尼茨發表了第一篇積分學的文獻。他是曆史上最偉大的符號學者之一,他所創設的微積分符號,遠遠優於牛頓的符號,這對微積分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後世幾百年來延續使用的微積分通用符號,就是當時萊布尼茨精心選用的。

一門科學的創立決不是某一個人的業績,他必定是經過多少人的努力後,在積累了大量成果的基礎上。最後由某個人或幾個人總結完成的。微積分也是這樣。

牛頓和萊布尼茨分彆是自己獨立研究,在大體上相近的時間裡先後完成的。

比較特殊的是牛頓創立微積分要比萊布尼茨早10年左右,但是正式公開發表微積分這一理論,萊布尼茨卻要比牛頓發表早三年。

他們的研究各有長處。也都各有短處。那時候民族自豪感,關於發明優先權的爭論竟從1699年始延續了一百多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