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好新都降低遷都阻力(1 / 2)

裴矩冤枉,這些人敢貪汙新都建設銀,他當然上報了。但上麵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也沒辦法。他沒埋怨皇上,就已經很克製了。

李淵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一聽就知道要遭,果然,那幫門閥仗著自己有實力,竟敢偽造公文和聖旨。真是膽大包天,偏偏都有才能,怪不得敢這樣。

偏偏裡麵又有他李家人摻和,雖然李淵自認為得皇帝看重,但兩次都有李家人,他也心慌。猶豫半天才去找皇帝實話實說。

“朕是愛才,但慣子如殺子,人才也是一樣,應該法辦。另外,開設武舉,這群門閥子弟不就是仗著有兵才敢這樣大膽的?難道真是因為有才,寒門士子可不少。”殺門閥,秦曉清很樂意。

至於李家人也乾了這樣的事,她一點兒也不在乎,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不過這件事的具體處理結果,還要再想想,處理好了,隋朝會更好。

大隋開科取士都好幾年了,但武舉依舊辦不了。因為大隋軍事人才太多了,大家都不希望有人搶槍杆子。秦曉清也隻能推得動科舉,現在終於被她找到機會搞武舉了。

李淵現在也是帝黨,他認為兒子不必繼承父親職位,武舉上位也是一樣的。隻要皇帝看重李家,他們就不可能混得不好。李淵對女兒李麗萍和兒子李世民很有信心,區區武舉,到時候李家必一門兩狀元。

武舉在秦曉清這裡重要也不重要。外敵犯邊也一樣,她最看重的是隋朝的經濟,還有,就是遷都。要是有機會打一場滅國之戰,就更好了。

為此她特意處理了導致敵人犯邊的苛刻派,換上了溫和派,好給吐蕃,高句麗等外族一個仁義之師的好印象。將來聯合吐蕃中下層,顛覆吐蕃等國。

李靖因為擅長奇襲,被皇帝認為不適合攻城戰,他非常生氣。在妻子和下屬的幫助下,終於搞出來火槍-火繩槍。這樣打吐蕃,室韋,高句麗,他都有資格!

好原始的槍啊,秦曉清掩蓋住自己的表情,大讚李靖,給了賞賜,並要求大量生產。至於攻打高句麗,時候未到。李靖隻好回去求妻子,再改進火繩槍。

原始的火繩槍,從無到有都需要四年。慢,太慢了。

四年,雖然洛陽新都的規格降了,但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已有問題,工期更長了,四年隻建了個雛形。更慢。

秦曉清等不及,就親自見裴矩,當監工。

發現自己被騙以後,裴矩對皇帝更加崇拜了。但卻擔心自己會丟了職位,但最後皇帝隻是下折子斥了一頓,裴矩因此更加死心塌地。

所以,為了營造更好的新都,他黑著臉告訴皇帝,“四年不夠。要給十年,才勉強可以住人。二十年也不嫌少。”他不怕現在得罪皇帝,隻怕以後讓皇帝住在不好的宮城裡受苦。

“二十年?”秦曉清要崩潰了,“朕推動遷都可不容易,那時全白廢了吧?最近下麵官員辦事,越來越慢了。不知道怎麼回事?連遷都也這麼慢?”

裴矩身邊的一個女佐官說:”陛下知道怎麼回事。過於快,隻有上麵高興,我們卻是又驚又怕又累。現在我們才高興,陛下也應該高興才是。”

秦曉清被氣走了,她怎麼知道怎麼回事?

“大人,陛下生氣了,會不會降罪…”女人很慌。裴矩微微一笑,“沒事,陛下不會治你的罪,也治不了你的罪。”

秦曉清回去以後,看著輿圖冷靜下來,雖然隋朝效率一天天低下,但未必是壞事。

她喜歡隋朝的高效率,但她想到隋朝確實效率高,世所罕見,也隻有秦朝能媲美。但這種工業社會地位速度在封建社會實現,靠都是什麼?嚴刑峻法。

碰到秦始皇,隋文帝這樣雄才大略的人物還好,還能掌握分寸。到了秦二世,隋煬帝這樣誌大才疏的人手裡,很容易就苛政猛於虎,百姓民不聊生了。

而她一向實行仁政,怪不得底下官員一日比一日懈怠。敢情是篤定她不會怎麼樣,恢複了封建社會該有的效率。可秦曉清喜歡效率高,敢怠政,她就敢放…放得下。

這種超脫時代的速度要求確實太過分了,而且長此以往肯定會導致問題。例如刀下留人,喊話的還沒去,頭就已經砍下來了。在古代,還是慢慢來比較好。

不修改法律,容忍他們的懈怠。等遷都以後再修改法律,後麵的君王也好照著辦,省得太過壓榨底下人。秦曉清安慰自己,妥協了。

至於先前偽造聖旨的人,她也有了處理辦法:首惡處死,其餘罷官降職坐牢不等。並且抄家歸還貪汙的銀錢,並交罰金。

隻處死了首惡一個人,讓這件事的影響更小,同時讓皇帝團結了大多數人。因為亂世思太平的不單是百姓,內鬥殘酷的統治階級也喜歡寬仁的君主。

這讓秦曉清有點意外,增加了她的安全感。晚上看史書的時候,她注意到了以前沒有注意到的。

原來開國君主前期做的和她一樣,都是人民公仆的姿態,親近百姓,為百姓考慮,讓人無比信任愛戴。後期卻都成為掌握生殺大權的君主,後代更是越來越像皇帝了。

秦曉清認為這是因為開國君主的出發點就有問題,他們的寬仁是有隱忍偽裝因素的,是為了個人和家族的利益。她的出發點沒問題,是為了天下,非常好,但也需要警惕。

畢竟前麵她也為偽造聖旨這事想殺人,但是在現代,這種事大概隻是坐牢。她依然在被封建社會同化,認同皇帝的地位,不應該這樣。

所以在自己不擅長的營造新都方麵,她就基本不管了,給裴矩管。不過他也確實負責,十年後,終於交出了一座好京城。

這十年裡,秦曉清更加認識到遷都的不容易。但裴矩僅憑自己的能力,便把新都變成了人人向往的地方,給正式遷都減少了很多阻力。

於是分批次遷都,最先遷過去的是大興的百姓。然後是宗室,原本也包括廢太子楊勇。但他已經逝世,突發疾病不治身亡。

楊勇才種了幾年田,沒有徹底改造好就死了,秦曉清覺得很可惜。也借此提醒獨孤伽羅愛護身體,母親身體不好,孩子怎麼能身體好呢?

但獨孤伽羅越當官反而越年輕了,返老還童,甚至還升官了。她認為做侍郎尚書比當皇後快活多了,更有權力更滋養。原以為與皇帝並稱二聖最榮耀,卻原來近在身邊的皇帝才是最限製打壓她的。

遷都正在有序進行,宗室和基層官員過去以後,就剩下皇帝和文武百官。這和以前很不一樣,以前都是反過來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