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這裡過得很好
瀾天啟冷笑一聲,竟說不出是何種感覺,此時他真的有種孤立無援的無奈,剛登基,心腹向來隻有聽從,卻從不交心,更彆提一起說心裡話,也在登基之後,他才體會到高真正的處不勝寒。
接踵而來的是水澇的後續事情,還有各地起義的解決方案,解決後如何安撫那些受到驚嚇的民眾,又或者說如何帶領他們走上平靜溫飽的生活,每日早朝,奏折都是堆積如山,他即使日夜不憩也無法完成,以前總是看父皇每天麵對這些奏折,他還內心諷刺過,覺得這是很容易的事情,因為方法都是底下臣子在想,而他隻需要和大家一起商議,然後取納意見,毫無難處。
實在不耐了對著大家發一頓脾氣,總有解決的辦法。
可真正到了自己這裡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因為要想的太多,要考慮的太多,要防範的更多。
坐在這皇位上,可以將所有大臣的表情動作收入眼
底,可看多了,反而覺得麻木,而他才坐在這裡幾天而已。
孫兒登基,兒子讓位後不聲不響消失,太後一時間承受不住而病倒了。
她算計一生,掌管一生,最後敗給了自己最愛的兒子,了解瀾月帝的或許隻有她,也知道他為何會無故失蹤,這才是她接受不了的,所以直接病了,而且還是一病不起那種。
這除了經常伺候她的嬤嬤和宮人就隻有明玉最擔心了,知道後就一直陪在她身旁,可病了幾天後,太後說話都含糊了,像是舌頭捋不直,就連太醫都搖頭,意思是無救了,明玉哭的稀裡嘩啦。
半月後,偏偏奇跡般的太後的身體反而痊愈了,但好了之後她就去了全安寺,明玉去過一次,隻是匆匆見了一麵,估計這也是最後一麵了,也不知道她悟出了什麼,總之在哪裡每日誦經念佛,說話也是疏離的很,眼神再無奶奶的那種慈和和愛,但明玉卻知道了一件事情,她的父皇,去了向陽縣。
告彆太後,她去見了文珊,說明去意,翌日便簡單
收拾一番踏上了向陽縣的路。
她一直都是隻有朋友沒有家,以前不知道父皇對她的影響這麼大,而想來想去,隻有向陽縣她才熟悉那麼一點,關於這裡的一切,如果能忘,她會統統忘掉。
文珊去了軍營,這輩子她就沒打算過嫁人了,還不如做個女英雄,整日與戰士們為伍,反而覺得有安全感。
而瀾天啟現在正是要人手的時候,自然不會有任何意見,反而用頭銜和任務拌住她,但卻尊重文珊,約法三章,不乾涉她的人生,其中,婚嫁排第一…
向陽縣的集市依舊很熱鬨,一路以來是似乎受水澇影響最小的地方,瀾月帝幾人一落腳就開始找客棧。
“老爺,您看,那就是少爺夫妻在這裡的酒樓。”
老遠,李公公便指著如家酒樓對著瀾月帝說道,裝修樣式和京都的大徑相似,隻是門麵看著小一些,而此時正是午飯時間,客人裡裡外外,好不熱鬨。
而在這種舉國受災的情況下還能保持這麼好的生意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