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1 章(1 / 2)

駙馬之子?

這下連皇帝都蒙了,這些災民都是他讓屬下去找的,哪裡知道裡麵還藏著這樣的人物?

隻是說到駙馬,最出名的便是太後的親生女兒安和公主的駙馬了。

果然:

“我父親姓謝,我娘說他是當朝公主的駙馬。”

好了,準了,姓謝,又是當朝駙馬,這條件限製的死死的,還能有誰呢?

越淩峰選今天在太極殿動手,本就因公主滿月宴,人來的齊全,現在謝家人自然也在,聽到這話當場就急了。

“胡說八道,陛下,您找來的這些證人不可信啊,玉清怎麼可能在外麵有什麼孩子!”

開口的是這一代謝家家族,也是駙馬謝玉清的親生父親。

他這話一開口就得罪了皇帝,但仿佛沒發現一般,他繼續道:

“自從娶了公主後,玉清是清清白白,上值當差,到點了就回府內,壓根不可能出去亂來。”

謝玉清也在場,聽到這話麵色微變。

彆看娶了公主好似風光,實則公主早就被太後寵壞了,刁蠻任性不說,還非常粘人。

若是他不在公主府,每隔一段時間便讓府內的家仆來尋他,讓他儘早回去,時間長了,他便在朋友間很沒麵子,漸漸地身邊朋友怕公主找麻煩也就不上門了。

這種情況直到兩人孩子出生才好些,謝玉清清楚這種事不好抱怨,可憋在心中難受,隻能向父母傾訴。

現在見父親舊事重提,即便沒說的那般明白,可還是十分尷尬。

隻是謝家家主說的不少人都清楚,駙馬懼內,除了當值的時辰,其他閒暇時刻總是待在公主府,不怎麼出門的。

那黑瘦小子原本被這麼多人看著有些怯弱,眼見著其他人不相信,也著急了。

“草民有證據的!”

說著從懷裡拿出了一支紅玉釵來。

那釵頭上雕刻著紅雲模樣,雖然樣式簡單,但因為料子不錯,倒是值幾個錢,這樣的好東西似乎並不像是一個災民能拿出來的。

質疑的眼神頓時又看向了皇帝,皇帝惡狠狠的瞪了回去,其他人再不敢看,紛紛低頭保持緘默。

“這釵的駙馬贈予我娘的信物,瞧,我娘叫紅雲,這上麵就雕刻著紅雲的紋樣。”

“哼,一支釵環罷了,老夫還說.......”

謝大人說的什麼駙馬已經聽不清了。

紅雲,紅雲,他記得這個名字的。

富家子弟十多歲時,家中便會準備些丫鬟,教導少爺們知曉人事,他們這樣的世家更是如此。

紅雲便是母親給他準備的丫鬟之一,當時他還很是寵愛了一段日子,但過了半年宮內便有意為公主擇一位駙馬。

正巧他返回京城書院讀書,便提前從那些官家子弟嘴裡知道了這個消息。

安和公主乃是太後親女,太後垂簾聽政手握大權,成為了安和公主的駙馬那該是何

等風光?正巧剛剛大敗北狄人功臣寧遠侯算來是他的遠方堂叔。

所以謝玉清便上門叨擾了幾次,打算探探門路,寧遠侯是何等人物?他才上門了兩三次,立刻就明白了他這個便宜侄兒的打算。

正巧寧遠侯也想和太後搭上點關係,他兒子又還年幼,不如讓他大侄子試一試,成了血賺,輸了他也不虧。

雙方一拍即合,不得不說謝玉清還是有些本錢的,他人長得風流,嘴巴又甜,家世又還不錯,學業也是出挑的,年紀輕輕便成了舉人。

當然,這些還不足以讓安和公主對他一見傾心,謝玉清還十分放得下身段,對安和公主情深似海且發誓一生一世一雙人。

太後或許看出了什麼,但她自持壓得住謝玉清且謝玉清當時的確是個好選擇。嫁的太低,她心疼,太高女兒那性格受委屈,謝玉清不高不低剛剛好,並且家世也清白。

至於什麼暖床丫鬟,哪家沒有幾個?打發了就是。

但萬萬沒想到,打發的丫鬟中有一個懷孕了,而且還生了下來,如今找了過來。

幸虧安和公主瞧不起陸雲纓,所以今兒個沒來,若是她在場不知道要怎麼鬨騰。

謝雲清鬆了口氣,知道不能認,認了那便是個大麻煩。

還好謝家家主穩得住,說的有理有據,任哪家也不可能依照一個簡單的紅玉簪子認兒孫的呀。

就見慶喜公公皺皺眉,瞧了眼,又瞧了眼,而後不確定道:

“奴才見著,這紅玉釵似乎是出自督造處?”

“你確定?”

話題被扯得這麼遠,皇帝老早就不爽了,更讓他不爽的在於那位謝家家主開口就說他找的人不可信。

怎麼?上次站隊越淩峰沒有處置你這個老東西,給你臉了是吧?這次居然敢當場質疑朕的話了。

因而慶喜公公這樣說,皇帝順水推舟問了句:

“這紅玉釵樣式簡單,你怎麼能看出它來自何處?”

“奴才本就是督造處出來的,自然記得。”

“當時這紅玉首飾很是流行了陣,正巧先帝爺發話要後宮簡樸些,太後娘娘便做主將不少妃嬪貴主份例中的首飾換成了這紅玉釵。”

“說是簡單大方又美觀,不少人多說太後娘娘賢德呢。”

慶喜乾的就是伺候人的活,哪裡能看不出皇帝對謝家的厭惡,這才特意開口。而且說到這,他還上前仔細端詳了一下,而後指著一個位置道:

“瞧,這裡果然有督造處的印記。”

“既然有督造處的印記,就證明的確是宮裡流出去的,而宮裡的東西一針一線都有記載,到時候慢慢查這玩意是怎麼到這孩子手上的,便能水落石出了。”

禁軍統領淩雲很是熟練的開口。

“很好,鳳川,你去查吧。”

“遵命。”

那黑瘦小子聞言,鬆了口氣,忙不迭的跟上了鳳川這個驃騎將軍。

謝家的家主倒是不怕,十多年

了,他哪裡還記得自己兒子房裡的暖床丫頭?當初處理這批人也是謝夫人去做的。

比起這個,他更擔心這是否是皇帝的又一個圈套。

而謝玉清就沒那麼輕鬆了,不管這黑瘦小子是不是他兒子,他注定接下來都沒有好日子過了。

隻是紅玉釵紅玉釵.....他記起來了,隻是他記得這釵不是給母親送去的嗎?怎麼被這小子拿到了?

不論謝玉清心中怎麼煎熬,這個插曲結束,皇帝將話題轉回正題:

“好了好了,都有人拿著證物認爹了,這群人總不可能是假的吧?”

不,這樣反而更像假的啊。

“而且這群人都是來京城投奔親朋好友的災民,他們的身份自然有各自的親人能證明,來人!”

“下官在。”

陸清塘款步走出,手中拿著一個折子。

既然事情是他發現的,皇帝自然也將部分事情交給了他,比如詢問災民以及征集糧草藥材。

他父母跟著上京的商隊本就是他外祖家的產業之一,也算半個自己人,因而購買糧草藥材都交給他們了。倒是災民,由於情況比較複雜,是陸清塘一個個親自了解調查的。

那黑瘦小子是例外,他從小長在江東,和謝駙馬沒什麼聯係,身邊又有能證明身份的親戚鄉鄰,自然將陸清塘也瞞了過去。

不過除此之外其他人絕對沒有意外,陸清塘跪下,將手中的折子高舉過頭頂,開口道:

“此乃那些災民親屬的證言證詞,甚至有兩三個因為是跑商的,身上還帶著能證明身份的路引,陛下皆可派人查證。”

“很好。”

這麼多證人收集起來,可不是一兩天的事。

所有大臣都從一向懼內的謝駙馬有個兒子的風流韻事中清醒過來,緊張的看著那幾十個人。

那些災民都被侍衛搜過身,身上穿著空蕩蕩的麻布衣裳,又因為逃災幾個月沒吃好睡好,瘦弱的可怕,像一個個乾瘦的骷髏架子。

“.....草民,草民是江東建寧縣人,決堤那日......”

“草民乃是江東陳縣陽明村人,聽說隔壁有洪水,大家正準備跑,就......”

“草民......”

一道道聲音,僵硬,死板,若不是內容和聲音有所不同,就仿佛是同一個人說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