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 章(2 / 2)

不過人數比他想象中要多,褚一儒下意識就想到了官府的糧倉,為了賑災和調和糧價,官府糧倉裡的糧食大部分時候都是充足的,為此還製定了專門的律法。

但打開後發現,比起什麼陳米爛米,更離譜的事情是裡麵裝的全都是稻草,壓根就不能入口。

那些人膽大包天到掩飾都這樣敷衍。。

明明那些人都如此有權有勢,卻還有和百姓爭搶一

點米糧,實在過分。

之後的調查也不順利,徐縣令和那些衙役都支支吾吾的,不肯說勾結之人到底是誰,在吃不住刑罰,到底吐露了此事和當地世家有關係。

世家大族和當地官員勾結,屢見不鮮,可勾結到這種程度,百姓不吃糧都要餓死了,他們手都不鬆一鬆,能直接讓人餓死,這.....

鳳川當天就帶人去查了,這麼多天,總算也有了些眉目。

另外還有一件事,關於神仙娘娘的。

“神仙娘娘指的是俞貴妃,流言中陛下昏庸不願救助災民,俞貴妃在太後壽宴上主動捐出十萬金,救助災民,逼得陛下不得不重視此事。”

“荒唐!所以他們才說我們是俞貴妃的人?”

“是。”

“而且縣城附近還好,我們在這邊施粥用藥,救濟災民,這些流言很快不攻自破,但遠一些的.....”

“我倒不怕這些流言把功勞集中在勞什子貴妃上,就是怕這些話讓災民刻入心中,真以為陛下對他們不管不顧了,到時候引發嘩變就不好了。”

這的確是一件大事。

而且因為交通不便,京城的消息沒有流傳的這麼快,褚一儒還不知道太後壽宴上的事情。

但想想他們這些朝堂命官沒有收到消息,全城百姓災民卻知道,這不是很奇怪嗎?

“是有人故意散播流言?”

“沒錯,不過現在已經解釋清楚了,城內還在亂傳流言的人,我全都抓住了,問清楚都是那些世家放出來的消息。”

“看好那些人,都是證據,到時候送上京城。”

“嗯。”

“這還真是好計謀,若真有人相信了這些流言,好人都他們當了,出錢出力的還是朝堂。”

“隻是那些世家怎麼這麼自信散播這種流言,為俞貴妃造勢有什麼好處,我要是他們,不如拿點銀子出來裝裝樣子,自家得了名聲和實惠,不必俞貴妃得到這般盛名來的好?”

“可能他們十分信任越大人吧,自信朝堂裡有越大人給他們撐腰,自然有恃無恐。”

“越淩峰,嗬,我要是越淩峰,早就和這群蠢貨一刀兩斷了,但聽你這麼說,似乎不但沒有,宮裡的俞貴妃還主動往這渾水裡淌?”

“的確如此。”

“那就奇怪了,這不像是越淩峰的作風啊。”

褚一儒思索了片刻,無奈消息不夠,隻能暫時放下。

而又過了幾日,世家貴族受到消息,俞貴妃果真如同商量的那般在太後壽宴上獻上十萬兩銀子,都鬆了口氣。

“越大人是不會放棄我們的。”

“是啊,俞貴妃都主動幫忙了,越大人定然是會處理乾淨的。”

“但最近來的那些京城官員?我們要不要派人幫把手?意思意思?”

“幫什麼?那群賤民都帶著疫病呢,派下人過去就不怕將晦氣帶入家門了?”

這麼一想似乎也有些道理,那人立

刻放棄了,不多會兒,飯桌上又推杯換盞起來,好不熱鬨。

江東的折子是在不久後到的京城,皇帝看了眼折子,氣的確是氣的。

但看褚一儒折子中不帶絲毫畏懼,對於接下來的打算條理清晰,鳳川和陸清塘也十分得用,還抓住了證人,氣憤之中又帶著些許高興。

他暫時不動越淩峰,也有他朋黨太多,這些人在朝堂各個位置都擔任要職。

若是將他們拉下馬,皇帝手上人又不夠頂上,擔心又起波瀾的緣故。

隻是經過這麼一遭,國庫裡的銀子也有些艱難了。

皇帝的私庫是一方麵,那些大臣伸不進手來。

國庫就不太一樣了,就算先帝再怎麼節儉,用人再怎麼小心,可這十多年讓那些人沒了管控,滋生貪汙腐敗是難免的。

想到錢不夠要搞銀子,又想到江東要花銀子的地方多了去了,一邊要賺錢一邊又要大手筆的花錢,皇帝就忍不住心累。

所以他乾嘛要坐這個皇帝,和和尚比起來.....算了,那還是皇帝好一點,他吃不了那個苦。

或許是褚一儒的折子裡提到了陸清塘,又或許是看著兩個孩子會讓人下意識放鬆,等皇帝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已經熟門熟路的抱著孩子在哄了。

他學聰明了。

隻要抱起一個顛兩下,而後趕緊放下再顛另一個,他們都不會哭。

唯一的問題就是動作需要快,不然就容易翻車。

陸雲纓依舊去了長樂宮,她請安的時間是越來越長了,有時候都要在長樂宮用完午膳,下午才回來。

皇後也毫不掩飾對她的偏愛,就連她親生妹妹孟姬在陸雲纓麵前也要退避三舍。

因此當陸雲纓在皇後宮裡享受完龍井做的茶葉糕點,吃的唇齒留香後回來,麵對的就是抱著娃一臉幽怨的皇帝:

“你倒是瀟灑自在的,把朕和兩個孩子留在這裡,婧貴儀,你可知罪?”

陸雲纓:......

好吧,她下意識是有點心虛的,但這不是工作嗎?

老板給你派任務,你不僅僅完成的很完美還主動加班和客戶吃飯,回公司後還要麵對老板的惡意指責和挑刺,這是什麼無良公司。

因此陸雲纓很快就理直氣壯起來:

“知罪知罪,臣妾罪該萬死。”

“但不出去怎麼辦?陛下隻知道帶著孩子玩,可知宮中衣食住行,人情往來,樣樣都要錢。”

“以前臣妾一個人也就罷了,現在要負擔三個人的支出,陛下不僅僅不心疼還橫加指責,是否過分了些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