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9 章(1 / 2)

秦姨娘在苦口婆心勸誡陸雲絛的時候,陸雲纓也通過皇帝的人,收到了從宮外傳來的消息。

距離上次拜訪陸三叔,已經過了三天。

三天就能有回音,說真的,陸三嬸這辦事效率不算慢。

而且看完整個來龍去脈,雖然依舊不太清楚,可能調查成這樣,已經不枉她專門跑一趟陸家。

至於為什麼她能一眼看出駱家有問題,而陸家一乾人等看不出,其實陸雲纓也能理解——單純的眼界不夠。

陸雲纓是寵妃,看似風光,實則寵愛宛若空中樓閣不值一提。

至於兩位公主,公主並非繼承人,自然也不算什麼。

唯有一點——目前皇帝能聽得進陸雲纓的話,可這一點是寵妃的副產品,往長遠看,時間一到,寵愛沒有,這特權也就消失了。

總結,婧修儀這個存在就像是雞肋,不值得花大價錢拉攏,但也不好得罪。

以上是那些手握實權的世家貴族的想法。

陸雲纓在他們這裡都是可有可無的,更彆說陸家人了。

因此駱家那說法,什麼借助陸雲纓的寵妃身份回京發展巴拉巴拉,一個字都不能信。

但對於陸家來說,寵妃哎,公主哎.....這可都是貴人中的貴人,他們家出了這般厲害的人,那些世家和地方豪強巴結自己,難道不正常嗎?

太正常了。

再自大一些,說不準他們還覺得是強強聯合呢。

不過事情也好解決,現在她說句話,依靠她的陸家不管心裡再怎麼不舍,都會放棄這段聯姻的。

隻是.....既然敢在暗中伸出爪子,不看看身後的人到底是誰,又怎麼會甘心呢?

因此她又給陸三嬸寫了信,誇獎她十分聰穎,並再委托給她一件事——調查駱家。

不管繼續從陸府下手也好,還是從其他方麵下手也行,陸雲纓不介意她的手段。

隻希望她能隱藏好自己,即便被人發現了,也不要暴露此事和自己有關。

幫陸雲纓打聽完陸府情況的陸三嬸原本是鬆了口氣的,可還沒鬆多久,陸雲纓便又有吩咐下來。

按理來說,這應該是很煩躁的事情,接二連三被吩咐,這事情似乎是沒完沒了了。

可陸雲纓的語氣十分客氣,再加上.....京城真的好無聊。

不能要求一個千裡迢迢,放棄故鄉的人、事、物的陸三叔三嬸,在兒L子不在自己身邊的情況下,能快速融入京城這個錦繡富貴窩。

不習慣,哪裡都不太習慣。

飲食、口音、說話內容.......再加上感情都是一日日處出來的,他們才剛來,除了又亂又糟的陸府,他們無處可去,也沒有親戚能上門投奔。

男人還好,能隨時隨地在外麵溜達。

可女人呢?這可就不是那麼方便了。

而陸雲纓的托付讓陸三嬸找到了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不說,

還能為家裡出一份力。

況且一想到有人暗中算計陸家,她就有些汗毛直立。就算算計的不是他們家,可兩家關係如此親近,還是同宗同族,怎麼也不可能放著不管。

因此她不但沒有因為陸雲纓等人的任務而頹靡,反而還十分開心激動。

登時便計劃起來了,首先要做的就是給自己找一個理所當然能調查駱家的理由,絕對絕對不能暴露陸雲纓在其中的作用。

不說宮外的陸家和陸三嬸的行動,這幾日宮內陸雲纓也沒閒著。

太後開始組織捐款,其他宮妃什麼想法打算不好說,陸雲纓手上是真沒太多閒錢。

身為主位娘娘,怎麼也不能少捐了,而和太後的賀禮一樣,兩位公主也不能沒有一點表示,這麼一算下來,想要不被人說嘴,再寒酸都要捐出個幾千乃至於上萬兩銀子。

這一切都需要陸雲纓安排準備,可她哪裡來的錢?

之前陛下說好完成任務每個月給她的三千兩,現在都沒到賬過呢。

可時間是不以陸雲纓的想法為轉移的,沒多久,皇後便帶頭捐了銀子,似乎是為了不輸給俞貴妃,她也捐了十萬白銀。

其他妃嬪陸陸續續也開始捐銀子了,賢妃是五萬,德妃五萬,關禁閉的淑妃三萬,楊妃兩萬、曲妃和鐘妃一人一萬......妃位上就沒有少的,而妃位下的,比如謝修華家中也不缺錢,衡量了下,也是給了五萬。

謝修華入宮便是三品修華位份,對自己的未來,若是沒一點想頭,是不可能的。

皇後的位置穩固,她們家也沒那麼大野心,但一個四夫人的位置還是很渴盼的。

此次捐款,不單單是一種態度的展示,也是一種野心的表達。

謝修華這樣大手筆,就連長時間對她放置不管的皇帝,也難得抽空去了她那邊一趟。

皇帝的這番表態,倒是讓其他妃嬪對此次捐款更加狂熱了。

捐了的不說,那些還在觀望沒有捐的,為了皇帝和太後的另眼相看,翻了翻自己的小金庫,免不得開始衡量自己的財力。

單純的臨幸妃嬪不會讓她們這樣激動,關鍵的是,陛下現在能有孩子了。

若是能借此被陛下臨幸,又幸運的有了孩子,誕下皇嗣,那麼一切都不一樣了。

抱著這種想法,有絞儘腦汁想要捐更多銀子,博得皇帝太後青眼的,那麼自然有和她們相反的。

陸雲纓是一個,實在沒錢的現實讓她不得不低頭。

而另一個,便是明貴姬了。

明貴姬的家世甚至不如陸雲纓,父親本是個馬倌,隻是因為養馬本事好,戰馬在軍中又格外重要,這才被提拔成養馬官,區區一個養馬官,俸祿能養家糊口已是艱難,又如何能讓家裡人過上錦衣玉食的日子?

至於明貴姬本人就更不用說了,入宮雖有數年,但看陸雲纓手中銀錢局促就清楚,她定然也不怎麼富裕。

因此此次,明貴姬隻捐了三千兩。

不少人都為此笑話她。

“三千兩?三千兩能做什麼?明貴姬捐這點也過於丟人了。”

“是啊,嬪妾若是她......真是羞也羞死了。”

“難怪最近請安都沒見明貴姬出現呢,看來是有自知之明,羞於見人,不敢出門了。”

......

臨近年關,大家都忙了起來,原本小聚是不多的。

但這不是為了聯絡感情嘛,在太後娘娘的暗示下,那些主位娘娘們紛紛行動起來,有邀請妃嬪的,有邀請那些誥命夫人的,想將氣氛炒熱,方便那些王妃夫人們在這些言語氣氛的影響下,慷慨解囊,多捐一些銀子。